特供品利益链:千元特供酒成本仅几十元
小中大2013-04-09 14:43:56 来源:新京报 点击:
-
近日,中央五部门联合发文,严禁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及所属行政事业单位使用、自行或授权制售冠以“特供”“专供”等标识的物品,严格对涉及“特供”“专供”等标识行为的责任追究。在社会特权崇拜之风的影响下,“特供”“专供”产品长期获得市场和消费者默许,各种烟、酒、茶叶等产品被不法商贩贴上“特供”“专供”标签,打着中央和国家机关的名义肆意销售,由此衍生出巨大利益链。
■ 案例
散装酒贴上“特供”身价倍增
几十元一斤的普通散装白酒,装进贴有“特供、专供、接待用酒”等的“奢华酒瓶”,身价瞬间倍增、利润惊人。2012年5月份,贵州省工商部门接到举报,称一家名叫汇文酒业的白酒经销公司在销售所谓的武警专供酒,且销量很大,工商部门随后展开彻底清查。
据这家酒业公司的负责人李某交代,他们从2011年3月开始,自行设计并印制“武警接待酒”、“15年陈武警专供酒”、“30年陈武警专供酒”的瓶贴、包装盒、包装箱,然后交给仁怀市茅台镇一家酒业公司的业务员。这名业务员又根据汇文酒业的要求,租用了一间民房,用酒厂生产的未贴标识瓶装酒,进行包装所谓的“武警接待酒”和“武警专供酒”。
据调查,这家企业从未经武警部队授权,擅自大规模生产、销售、大肆炒作“武警接待酒”概念,欺骗和误导消费者。因此,工商部门认定贵州汇文酒业有限公司销售所谓武警专供、武警接待酒的行为属于违法行为。没收各种专供酒共计2463瓶,没收其非法收入1.6万余元,并对其作出15万元的处罚决定。
执法人员发现,这些假冒定制产品经过包装、灌装、销售等环节,通过“专业经营”和“规模生产”,形成面向全国的产、供、销“一条龙”生产和销售网络。
经过清理整顿,打着“特供”、“专供”标识的商品如今在实体店已很难见到。但在淘宝等网络销售平台上,输入“特供”关键词发现,仍有数万条宝贝搜索记录,不少商家打上“内部特供”、“军需专供”标识推销商品、公开售卖,网络仍是不法商贩违法销售特供商品的重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