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川当选全国政协副主席 执掌央行十年再出发
小中大2013-03-12 08:52:56 来源:中国证券报 点击:
百万亿M2争议
十年行长路,赞誉与争议同时相随。
周小川在成功推动中国金融业改革、帮助中国经济抵御全球金融危机的同时,也承受着诸多争议,其中最核心的一个争议就是,广义货币供应量(M2)急剧增长,并带动了M2/GDP指标的节节上升,也导致了央行资产负债表的膨胀。
央行统计显示,2013年2月末,M2规模已经达到99.86万亿,距100万亿的规模仅一步之遥。历史数据显示,截至2001年1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为15.8万亿元。十年之后的2011年12月末,M2增长至85.2万亿,增长69.4万亿,增幅达到440%。
最近几年中国M2的增速一直保持在14%以上。照此速度,2013年,M2规模肯定突破100万亿元。更有甚者,有了这一庞大的基数,即使M2增速以后下降至10%的水平,以此增速增长七年之后,也就是2020年,M2余额将有可能达到200万亿元。
M2迅速增长的同时,M2/GDP指标也在迅速上升。1996年之前,M2/GDP指标一直小于1,1996年之后一路上升直至2003年,并维持在1.5以上,2009年随着新增信贷井喷,这一比例再次上升到1.8,截至2012年末,M2已接近名义GDP的两倍。
周小川在接受本报专访时称,M2是从银行的各类存款统计出来的。一个国家如果总储蓄率高,M2数量就会大。亚洲国家的M2与GDP之比就普遍较高,这与亚洲国家的储蓄率高有关。
“M2多也与间接融资比重大有关,由于间接融资表现为经由银行存款,这导致间接融资比重大的经济体M2与GDP之比通常比较高。”周小川称,我国总储蓄约是GDP的50%,其中家庭储蓄率超过30%,远远超过美欧等发达经济体,也比亚洲的平均水平高出一截。
周小川认为,近年来我国M2/GDP有所提高,虽然有各方面的客观原因,但确实反映了我国经济金融结构存在一些问题。他建议,应该大力发展资本市场、保险市场,这会使M2/GDP适当降下来,当然这有可能需要一个中长期的渐进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