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号文件鼓励承包土地向大户流转 家庭农场
小中大2013-02-01 10:33:29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点击:
农地农用
由于人多地少,中国农户的经营面积有限。2006年的第二次农业普查显示,平均每户农户经营耕地9.1亩,每个农民经营耕地仅5.2亩。如此小的规模,既不利于农民增收,也不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张晓山认为,农业规模化正好能实现双重目标:既能帮助农民增收,又能有效提高粮食供给。
在此背景下,近年来各地农地流转案例逐渐增多,农业亦逐步成为投资热点,出现了“资本下乡”的热潮,流入到工商企业的耕地迅速增加。新华社的报道称,截至2012年6月底,流入到工商企业的承包耕地面积达2500万亩,比2009年底增长84.6%。
这一现象已得到政府的重视。2012年12月21日,在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上,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指出,应该鼓励工商企业投资农业,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但不提倡长时间、大面积直接租种农户承包地,要防止土地“非粮化”、禁止“非农化”。
昨日,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负责人在解读一号文件精神时表示,农业部将按照中央要求,从租地资格准入、经营风险控制、土地用途监管等环节,加强对企业租赁经营农户承包地的规范和管理。
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将探索建立严格的工商企业租赁农户承包地准入和监管制度。该负责人表示,这一要求目的有二:一是坚持农地农业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二是坚持农地农民用,确保农民充分就业和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廖洪乐认为,对于工商资本要建立准入制度:首先需要具备从事综合农业生产的资质,然后还需要规定不能改变土地用途以及土地的所有权。
张晓山此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在产前、产后,工商企业资本的进入没有争议。现在争论的焦点是如何看待资本进入农业生产领域,长时间、大面积直接租种农户承包地。
“一号文件”还提出,用5年时间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妥善解决农户承包地块面积不准、四至不清等问题。
“农业的商业化生产趋势使得农业生产要素,特别是土地,开始进行适度流转,从而推动规模化经营。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农业吸引力。如今,中央政府进行的集体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就是为了有利于土地流转,促使土地的适度规模化经营。”廖永松解释道。
【相关文章】中央一号文件:不鼓励企业圈地将农民赶进城
一号文件的深意在于,不鼓励规模企业大量占有农用地,不鼓励实施圈地运动,将农民赶进城市,变为市民,农民失去了土地,却没有相应的就业岗位,这样的城镇化势必造就贫民窟和社会的极大不稳定。
上一篇:新东方停止大跃进 关校并裁员上千名
下一篇:一号文件提振 农业板块盘初逆市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