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走了,污染源还在!雾霾锁城的多重因素
2013-12-12 16:34:44 来源:枣庄晚报
-
“雾霾与尘埃混杂齐飞,路面共天空灰蒙一色”,蔓延多日的雾霾,就像一顶巨大的帽子,覆盖在我市上空。特别是2日起,我市空气质量指数持续超过300,5日,两处监测点的空气质量指数更是达到了500,严重天气应急响应也于当日启动。好在冷空气及时到来,吹散了雾霾,11日,市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宣布,解除重污染天气橙色预警,同时终止II级严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但在人们稍稍能呼吸口新鲜空气的同时,也在思考:为什么今年的雾霾如此“眷顾”枣城?
7日、8日几米外都很难看清
7日早7点,市中区部分路段能见度不足3米,全城进入对抗雾霾的“全面警戒”状态。重度雾霾造成远途客车停运,部分旅客滞留,不少上班族也被滞留在公交站台。站在十字路口,红色、绿色的信号灯光穿透雾霾仅隐约可见,再往前,一切都消失在了浓重的灰白之中。不少市民不仅戴上了厚厚的棉口罩,就连围巾、衣服也都派上了用场,里里外外围得严严实实。
市民曹先生像往常一样6点半准备出门晨练,打开窗一看天灰沉沉的,连对面的楼顶都看不清楚。省环保厅发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显示,4日凌晨3点,全省17市全部达到重度污染及以上级别,我市更是达到严重污染程度。自3日起全省出现的大范围雾霾天气丝毫没有减退,从3日开始,省气象台连续发布霾黄色预警,5日17时,省气象台继续发布霾黄色预警信号,5日下午,尽管一股南下的弱冷空气对雾霾天气起到了一定的缓解作用,但我市空气质量仍然没有好转。6日夜间到7日白天,全市雾霾天气仍在持续,重度雾霾天气造成多个区域PM2.5指数“爆表”。截至7日,此次来袭的雾霾已持续了5天。据省环保厅预测,8日,鲁中、鲁西南地区空气质量指数AQI大于200,空气质量登记为重度污染。
多重因素加重雾霾“锁”城 产业结构偏重
“枣庄作为资源型老工业城市,以煤炭、水泥为支柱产业,产业结构中重工业占比重较高,而这些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和环境污染密不可分,就连专家们也普遍达成了共识:排在前三位的空气‘杀手’分别是工业污染、尾气排放和燃煤取暖。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这三项是雾霾的主要组成部分,污染源排放量大是造成本次严重污染的根本原因。”望着窗外迟迟没有消退意思的雾霾,市中区能见度更是差得一塌糊涂,曾就职于市环保部门的王先生也很无奈。
对此,《枣庄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规定,重污染天气III级响应时,火电、钢铁、建材、化工、石化、造纸等重污染行业应实施限排措施,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消减30%以上,主城区内非集中供热燃煤锅炉在日常运营的基础上限产30%以上;II级响应时,火电、钢铁、建材、化工、石化、造纸等重污染行业应实施限排措施,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累计消减60%以上;I级响应时,应停止除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必需之外的一切生产活动。
汽车尾气、建筑工地与道路扬尘
“出现雾霾天气是因为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因为风速比较小,很难被吹散,再加上湿度比较大,排放到大气中的细微颗粒物很难在短时间内扩散,大量污染物在空气中积累导致,这样看来汽车尾气及建筑施工工地与道路扬尘对于城区环境而言,是不小的威胁。汽车尾气除了是PM2.5的主要来源外,还是大气污染的罪魁祸首之一。私家车数量的大幅增长不仅带来交通的拥挤,也使尾气排放成为重要污染源。随着城市公交车、出租车推行用天然气代替汽油做燃料,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燃料使用在机动车上,对于改善城市的环境状况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市气象部门一位工作人员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