峄城"第一书记"帮扶就业侧记:"珠联璧合"促就业
2013-12-02 17:05:07 来源:枣庄新闻网
-
今年8月1日刚成立的峄城区裕源养猪养殖专业合作社现在在当地的养殖业中已小有名气,目前,该合作社有国外纯种优质品种种猪12头、能繁母猪50头,年出栏商品猪500-1000头,辐射带动周围15人就业。
合作社老板冯伟东、房丽丽夫妇此前是该区东甘寺村的待业大学生。这对年轻夫妇的转变源于该村的“第一书记”郭利。
在今年7月初农村劳动力基本情况入户调查时,郭利了解到两人大学专业是畜牧养殖,想就业但一直没有合适机会。针对这一情况,郭利鼓励他们挖掘自身优势,进行生猪养殖,通过创业带动就业。他积极帮助协调养殖场地,成功争取到小额无息贷款7万元作为启动资金,为合作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今年以来,峄城区在开展“第一书记”工作中,把促进农民就业作为重点之一,针对“第一书记”有人力资源没就业平台,人社部门有平台没资源的实际,创新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促就业。
为充分发挥“第一书记”和老百姓接触最频繁、工作最直接、情况最熟悉的优势,7月份,该区组织“第一书记”开展农村劳动力情况调查暨送创业就业政策活动,填写农村劳动力务工信息调查表、培训意愿调查表等相关表格,摸清了农村劳动力基本信息、就业愿望、培训意愿、创业意愿。农村未就业大学生和“零转移”就业贫困家庭被作为这次调查的重点统计对象。
目前,全区“第一书记”已摸底富余劳动力信息4989条,收集就业、培训需求4600余项。
有了信息,工作怎么落地成了首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该区以“第一书记”帮包村为试点,建立健全区、镇、村三级人力资源服务平台。村级,“第一书记”建立信息库,把相关的就业信息提供给有就业需求的农民,建立村级人力资源服务站;镇级,人社所及时提供就业信息和辖区内企业、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的用工情况,做好农民就业的信息提供和就业输送,当好“信息中间站”;区级,区人社部门组织农民专场招聘会、技能培训会,开展送岗位下乡、政策资金帮扶等活动,帮助农民就业创业、提升技能,形成了上下联动、资源共享的就业服务体系。
底阁镇河湾村“第一书记”任燕会针对本村大棚种植户在大棚收获时节招工难和临近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困难的实际,成立河湾村人力资源服务站,一举解决了这两大难题,同时还为村集体创收,实现了“三赢”。目前,村里的人力资源服务站为河湾村及周边村30余个大棚种植户招零工150余人次,也给村里带来了2千元的中介费用。
据了解,目前村级人力资源站已经在全区112个“第一书记”帮包村实现了全覆盖,新增村级就业帮扶机构91个,收集就业岗位1369个,推荐就业657人,组织开展各类培训班12期,结业262人,培训后就业率达95%,“第一书记”推荐发放小额担保贷款额达100多万元。
上一篇:台儿庄:畜禽养殖场未达标排放将被搬迁
下一篇:古城发展带动台儿庄服务业提档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