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网 > 新闻资讯 > 枣庄新闻 > 正文

2012年峄城区政府工作报告

2012-01-29 22:46:30   来源:峄城政府网   

    ——2012年1月13日在峄城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代区长    张贺泽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锐意进取    奋力拼搏

    迈出重点推进、全面发展的坚实步伐

      过去的五年,是峄城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区政府与全区人民一道,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一五二一”的总体工作思路,团结一致,奋力赶超,顽强拼搏,扎实苦干,改革、发展、稳定等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显著成就。过去的五年,是峄城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的五年,是城乡面貌显著变化的五年,是广大群众广泛受益的五年,是政通人和、百业俱兴的五年,更是峄城奋力赶超、跨越崛起,为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的五年!

      ——五年来,我们的经济发展速度明显提高,综合实力大幅攀升。2011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末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达到130.2亿元、108亿元、38.5亿元、51亿元、53亿元和5.5亿元,分别是2006年的2.3倍、4.8倍、2.4倍、2.9倍、3.6倍和4倍,取得了“两个翻两番,四个翻一番”的喜人成效;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0010元和7710元,比2006年分别增长8990元和3100元;镇街完成财政收入1.96亿元,是2006年的4.8倍,翻了两番多。

      工业经济强劲增长。深入开展“项目建设攻关年”和“项目建设突破年”活动,全区共有260个重点项目开工建设,累计投资180多亿元。工业经济保持了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势头,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升。2011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利税、利润达到290亿元、30亿元和18亿元,分别是2006年的2.9倍、2.2倍和2.3倍。品牌建设取得新突破,发展“山东名牌”5个、“著名商标”3个、“山东民营经济知名品牌”18个。“百十亿”工程全面推进。丰源集团通过拉长产业链,多业并举,膨胀规模,滚动发展,分(子)公司发展到23家,成为集煤炭、水泥、热电、物流等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集团企业。2011年实现销售收入52亿元、利税12亿元、利润8亿元,成为全市地方企业上缴税金第一大户。位居全国煤炭百强企业第69位,中国水泥50强,“百亿龙头”正在逐步形成。福兴集团2010年提前26个月完成“十亿板块”培植任务,共新建续建涉及煤炭、旅游、房地产、新型材料、港航物流等行业项目19个,2011年销售收入达15亿元。葡诚集团2011年实现销售收入11.4亿元,顺利完成“十亿板块”培植任务。“亿元群体”发展迅速。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197家,其中过亿元企业102家。中小企业、民营经济活力增强,煤炭、建材、服装、陶瓷、机械等传统产业新型化步伐加快。集约发展水平明显提升。累计投资6亿多元,加快峄城经济开发区、机械装备工业园、台湾工业园、浙江工业园和阴平台湾工业园建设,已落户项目147个,其中过亿元项目40个,台湾工业园落地台资企业9家,逐步成为“吸引台资的重要载体”。对外开放步伐显著加快。全区共引进各类项目436个,实际到位外来资金161.4亿元,其中境外资金1.05亿美元,出口总额完成2.3亿美元。节能减排深入推进,顺利通过国家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核查,连续5年被市政府评为“节能降耗先进单位”。

      三产服务业快速发展。将服务业发展作为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抓手,全面实施“旅游带动”战略,2011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41.4亿元,是2006年的2.7倍。开发建设冠世榴园风景区、仙人洞风景区、古运荷乡湿地,冠世榴园风景区顺利通过国家AAAA级景区评审。扎实推进“四引”、“七个一”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东方怡源温泉度假村、仙山疗养院、银座购物广场、峄州大酒店、福兴宾馆等一批服务业项目建成启用,临港物流园区扩建、凯博港航物流中心等一批物流项目相继开工建设,京杭运河峄城段吞吐量突破1000万吨。大力开展“枣庄二日游”活动,成功举办榴花节、石榴采摘节、篷客节、美食节等节庆活动30多次,“冠世榴园·匡衡故里”知名度不断攀升,2011年接待游客13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500万元,分别是2006年的3.2倍和3.7倍。大力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兑现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等政策性补贴6150万元。2011年三次产业比例为10.7:57.5:31.8,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比2006年上升4.9个百分点,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农业发展稳步推进。以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目标,大力推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2011年完成农业增加值13.9亿元,粮食总产41.8万吨,分别比2006年增长39.5%和62.1%,成功跻身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项目区,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特色农业发展步伐加快,蔬菜复种面积达24万亩,总产108万吨。石榴、大枣、桑蚕、核桃、浅池藕等标准化基地达到25万亩,蛋鸡、肉牛、波尔山羊等规模养殖场达到150个,拥有农业龙头企业36家,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72个。收集国内外石榴品种220多个,建成国家级石榴种质资源圃,“峄城石榴”在全省首个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双认证。全面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成各类造林6.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4.2%。农机总动力达到30.2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5%以上,我区被评为全国保护性耕作示范县。重大有害生物防控、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及防汛抗旱工作成效显著。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河道治理、涝洼地治理、中低产田改造等农田水利工程1000多项。新建农村社区14个,整合村居30个,总面积233万平方米,“四四二一四”新农村建设模式在全省推广。以榴园镇大明官庄为试点,积极开展农村土地使用产权制度改革,全区流转土地3.9万亩,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186家,辐射带动农户1.6万户。

      ——五年来,我们的城市建设步伐持续加快,城市形象明显改观。在基本实现“三年大变样”的基础上,实施了“一年巩固提升,两年打造形象,三年形成品位”的新三年规划,城市面貌发生巨大变化。

      城区规模不断扩大。围绕“以水为轴、东西拓展、向北靠拢”的总体布局,完成三片新区6平方公里的控规、详规,城区面积扩大到13平方公里,比2006年翻了一番。大力推进旧城改造,投资15.7亿元,启动11个棚改项目和4个保障房项目,征收房屋面积76.5万平方米,搬迁5872户。

      人居环境日益改善。累计投资3亿多元,实施承水河公园、仙坛苑广场、承水湖公园等重点城市绿化工程,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9.9%,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2.3平方米,逐步形成“三山、一水、四湖、四系”的山水园林绿化体系。集中开展专项拆违行动720次,累计拆除各类违章建筑1890处,面积19万平方米。狠抓建筑垃圾、渣土运输、扬尘污染专项治理,城市卫生状况越来越好。投资1600万元,积极开展夜景示范街创建活动,连续3年荣获全市第一,“白天看景,晚上赏灯”已变成现实。

      承载功能逐步提升。累计投资26.8亿元,实施仙坛苑广场、承水河公园、承水湖公园、峄城汽车站、枣台复线峄城段BRT工程、峄州大酒店、鹭鸣山庄、区中医院、实验二小、东郊水厂、垃圾处理场和集中供气、供热、供水等城建工程110多项,结束了我区无广场、无公园、无高档节能小区、无星级酒店、无国家Ⅱ级汽车站、无BRT公交的历史。投资3亿多元,实施峄州路、建设路、承水路、丰源大道、沿河北路、峄山北路、科达西路、跃进西路及峄州桥、南外环大桥等20多项城市交通工程的建设和改造,整治背街小巷30多条,进一步健全了城市路网格局。

      ——五年来,我们的“和谐峄城”建设全面推进,民生福祉稳步改善。以政府承诺的“八件实事”为总抓手,累计投资36亿元,实施了城乡建设、社会保障、文化教育、医药卫生等为民工程,推动了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

      社会保障持续加强。就业再就业力度不断加大,累计新增就业2.5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3.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1%以内。社会保险“五险合一、一票征缴”稳步推进,累计征缴各项社会保险基金8.2亿元,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受益群众20.6万人。城乡低保标准大幅提高,累计发放低保金9600万元。全区7处敬老院全部实现集中供暖,被评为全省五保供养先进区。在全市率先推行企业“留本付息、合同捐赠”新型募捐模式,累计发放慈善资金1500万元,救助困难群众2万人次。积极落实老年人优待政策,高龄老人长寿补贴标准全市最高;新建保障房559套,改造贫困残疾人危房169套。

      社会事业持续发展。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申报专利936件,授权专利423件,转化科技成果368项,完成首个省级技术中心认定,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先后9次为农村教师增加工资,农村教师人均月工资突破3800元,城乡教师工资和社会保障标准与市直持平;投资2.5亿元,调整学校布局,改善办学条件,新建校舍10万平方米,在全市率先创建省级教育工作示范县。文化体育事业繁荣发展,有线电视覆盖率达到80%,新建农家书屋238处,建设农民健身广场174处。在全省率先启动村级标准化卫生室建设,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9.98%,所有镇街卫生院及村卫生室全部实行药品零差价销售。在全市率先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创造了农村垃圾“村收集、镇运输、区处理”新模式,被环保部批准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扎实开展,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3‰以内,被评为山东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顺利完成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第二次经济普查和第二次农业普查。全面开展公路路域环境综合整治,累计投资9650万元用于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工作。协调建设了京沪高铁、枣临高速、枣临铁路三项国家重点工程,均实现“全线最优”目标。

      社会局面持续稳定。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和网络不断健全,实现第11个安全生产年。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力度不断加大,在全市率先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信访秩序明显好转,应急管理全面加强,“五五”普法和“四五”依法治区规划全面完成,“法治峄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全民国防教育、民兵预备役工作及“双拥”共建深入推进,实现连续30年无责任退兵。物价审计、外事侨务、民族宗教、气象地震、物资供销、人防史志、红十字会等各项工作均取得了新进展。

      ——五年来,我们的职能转变力度不断加大,执政能力显著增强。立足全面发展,强化职能转变,推进管理创新,执政能力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科学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坚持“转方式、调结构”这一主线不动摇,积极探索城市转型发展新路子。工作中,始终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妥善解决好“谋一域”和“谋全局”的关系,做到了在发展中实现统筹、在统筹中推动发展。

      开拓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积极拓宽思路,创新举措,破解发展难题,坚定不移地加大对金融机构支持经济发展奖励力度,成立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创新活体畜禽抵押、钢结构抵押和大学生村官创业基金担保等贷款新模式,实行土地置换、增减挂钩,加强校企合作,有效解决了资金、土地、技术等方面的瓶颈制约。截至目前,为70多家公司担保贷款1亿多元,集约盘活土地5600亩。

      执行落实能力显著增强。认真落实区委分线作战工作法,加大督查力度,有力促进了各项工作的落实。建立健全了三级为农服务网络,建成为农服务代办点300多个,邮政农资配送中心179个,连锁超市226个。累计集中办理行政审批事项7万多件,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扎实推进“数字峄城”工程,政府网站和网上公文传输系统运行良好,促进了政务公开,提高了办公效率。累计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49件,政协委员提案418件,办结率达98%,有力推动了政府工作的开展。

      各位代表!五年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振兴峄城,科学发展是前提,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抢占先机、率先发展;振兴峄城,创新思路是先导,只有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才能有效破解各种瓶颈制约,超前谋划、赢得主动;振兴峄城,团结协作是关键,只有自觉维护区委权威、服务大局,才能在全区上下真正形成风清气顺、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振兴峄城,保障民生是根本,只有尽力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才能获得人民群众的热情拥护和鼎力支持,形成科学发展的强大合力;振兴峄城,社会稳定是基础,只有积极维护公平正义、保持社会稳定,才能加快和谐建设进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真抓实干的五年,是开拓创新的五年,是硕果累累的五年,是全面提升的五年。回顾这五年,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关键是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大力支持,得益于几大家班子的精诚团结、通力合作,得益于广大离退休老同志的建言献策、无私奉献,得益于全区企业家们和工商业户的奋力开拓、艰苦创业,得益于广大政法干警、武警官兵的严格履职、保驾护航。可以说,奋力赶超的峄城大地,处处浸透着广大干部群众的心血和汗水;阔步前行的峄城事业,时时凝聚着各级各部门各单位的拼搏和辛劳!所有这些,是我们取得今天成绩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在此,我代表峄城区人民政府向大力支持政府工作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界人士、离退休老同志,向一直奋斗在各条战线上的全区干部群众,向所有关心、支持峄城建设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们仍然面临一些制约科学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偏小,整体实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经济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转方式调结构压力较大;城镇低收入群众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城市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土地、资金等制约更加趋紧;社会管理、民生建设任务繁重等等。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并努力加以解决。

     坚定信心    振奋精神

    再谱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崭新篇章

      各位代表!今后五年是我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期,也是我区加快发展的机遇期、迅速崛起的黄金期。根据区九次党代会的安排,今后五年区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区委“一三五七”的总体工作思路,以城市转型为统领,牢牢抓住新百十亿工程、新型城镇化、文化旅游、城乡统筹、民生事业等重点工作,全面推进转型、科学、低碳、安全、和谐发展,向着建设富庶、生态、文化、活力、安康的幸福新峄城目标迈进。到2016年,全区GDP、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地方财政收入分别达到262亿元、269亿元、14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5%、20%、21 %。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二年,也是本届政府的开局之年,开好局、起好步至关重要。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区GDP增长14%;地方财政收入增长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3%、14%。

      为实现上述目标,今年将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紧扣“转方式、调结构”这条主线,大兴工业、抓大项目,在壮大发展支撑、提升综合实力上实现新突破。一是大力实施“集团带动”,强化发展引擎。以新“百十亿”工程为总抓手,强力扶持丰源集团、福兴集团、葡诚集团做大做强。加快丰源集团张集煤矿、石垭口煤矿、申丰二线粉磨站等项目建设进度,壮大非煤产业,全力推进上市,为2014年实现“百亿龙头”目标奠定坚实基础。加快福兴集团贵州勺米顺发煤矿、保华复兴煤矿、福兴矿山机械制造技改扩建等项目建设进度,努力实现“三年再造一个新福兴”的目标,率先进入“二十亿板块”行列。积极引导葡诚集团在完成“十亿板块”培植任务的基础上,向“二十亿板块”迈进,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二是大力实施“集群联动”,增强发展活力。坚持“顶天立地”与“铺天盖地”同抓并举,积极培育优势产业,形成合理的产业集群布局。扶持北钛河陶瓷、神工化工、亿和制品、蒙特曼服饰等骨干企业发展壮大,不断带动陶瓷、机械制造、纺织服装、精细化工、新型材料等产业快速发展,力争到2014年培植12家“五亿元群体”,努力形成集群效应。在政策、资金、科技、信息等方面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发挥贷款担保公司的作用,破解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营造全民创业的良好氛围。把发展镇域经济作为提升区域经济综合实力的重要抓手,引导各镇街打优势仗、出特色牌,扶持主导产业,形成发展规模,为全区的产业集群化发展增砖添瓦。三是大力实施“项目拉动”,积蓄发展后劲。坚定不移地抓好招商引资,积极实施以商招商、以企招商、定点招商和专业招商,策划大项目、包装大项目,对接大企业、大集团,下大力气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突出对台招商,推进台湾工业园项目落地建设。举办好榴花节和石榴节投资贸易洽谈会,力争引进过5000万元项目10个,其中过亿元项目3个。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狠抓节能减排,切实保护生态环境。四是大力实施“园区推动”,筑牢发展平台。进一步明确各园区的功能定位和特色产业,形成布局合理的工业园区产业发展格局。加快峄城经济开发区、机械装备工业园、台湾工业园、浙江工业园和阴平台湾工业园建设步伐,完善配套设施,增强项目承载能力,努力打造区域经济发展的平台。

      二、做好“新型城镇化”这篇文章,强化基础、注重生态,在完善城镇功能、增强承载能力上实现新突破。一是高标准规划、市场化运作,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按照枣庄“中心城区的重要一极”的城市定位,根据“以水为轴、东西拓展、向北靠拢、向南延伸”的发展思路,围绕“休闲之都”的发展目标,聘高手、请名师,进一步完善城市控规、详规,以文体中心、东外环建设,郯薛线改造拓宽,裴山风情园、贵泉明珠建设为依托,进一步拉开城市框架,扩大城市规模。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坛山、锅箕山的雨水收集工程,完善排水网络;快速推进集中供热工程,提高供暖质量;抓好城市道路、桥梁建设,优化城市路网。坚定不移地实施棚户区改造,尤其是城中村和城郊村改造,改善城镇居民生活环境。强化经营城市理念,运用市场化手段,依靠资本运作,以最小的公共投入,最大限度地盘活存量、优化配置,走出一条以城建城、以城养城、以城兴城的城市发展道路。二是高水平管理、生态化建设,努力提升城市形象。坚持建管并重的原则,着力在“管”上下功夫,建立长效机制,延伸城市管理触角,扩大管理覆盖面。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不断深化违法建设整治,形成“防、控、疏、拆”四位一体的工作机制,着力提升城市整体形象。把城市绿化作为提升形象快捷、有效的方式,对城区附近山头、沿街单位、主干道路、居民小区及道路出入口等实施重点绿化,加快坛山公园建设,全力打造“小而精、小而雅、小而特”的生态园林城市。三是高起点谋划、一体化发展,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坚持统筹发展的原则,加强区驻地和小城镇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大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城乡结合部、向小城镇延伸,提高小城镇的辐射带动和公共服务功能,促进农村劳动力、资金、信息、技术等生产要素向小城镇集中,促进农村非农产业向小城镇集中,带动农村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着力推进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三、打好“文化旅游”这场战役,拓宽思路、深层发掘,在培育新的支撑、提高发展活力上实现新突破。一是整合资源,打造峄城旅游品牌。进一步加快冠世榴园、古运荷乡、仙人洞三大景区开发建设步伐,叫响“冠世榴园·匡衡故里”旅游品牌。推进中华石榴文化博览园和冠世榴园南大门综合服务区项目建设,启动景区南大门牌坊、景观大道、游客接待中心和大型停车场建设,做强冠世榴园景区。继续实施古运荷乡湿地公园建设,完成湿地绿化垂钓园、餐饮园等项目,做大古运荷乡景区。完善东方怡源温泉项目建设,将其打造成为集温泉洗浴、美颜养生于一体的精品景点,以道教文化为背景,以休闲度假为主体,做精仙人洞景区。二是完善配套,提升峄城旅游品质。高标准打造郯薛线和台韩线两条“迎宾大道”,扮靓城市名片。新建续建象山农家乐、王府山农家乐、鲁南商务中心、开发区商务中心、锦京大酒店、佳怡大酒店、福兴商务酒店、豪利旅游商店等旅游配套项目,大力提升“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水平。继续开展“旅游质量提升年”活动,进一步规范宾馆、酒店、娱乐场所的服务标准和内容,强化从业人员培训,全面提升服务质量。三是加大促销,展示峄城旅游魅力。积极借助“枣庄二日游”机遇,充分发挥“江北水乡·运河古城”旅游大格局重要节点优势,实现顺势发展、借势发展。按照“主攻西安、稳定郑州、开拓太原”的思路,建立健全市场营销体系、广告宣传体系和客源输入体系,再掀“二日游”新高潮。组织筹备好山东贺年会、青檀庙会、石榴采摘节、篷客节等旅游节庆活动,提升节会经济效益,丰富峄城旅游内涵。力争全年接待游客14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8000万元。四是旅游带动,引领服务业发展。深度挖掘峄城厚重的文化资源,把石榴文化、青檀文化、匡衡文化、民俗文化等与旅游产业相结合,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大力开发旅游产品,以文化软实力提升旅游竞争力。加大曹庄市场二期、金牛市场三期、石榴批发市场等一批专业市场的改造力度,汇聚更多的资金流、信息流。鼓励民间资本依法进入担保、信托和租赁行业,逐步打造金融“洼地”。大力发展沿运经济,加快福兴港航物流中心建设步伐,推进临港物流园区扩建工程,打造鲁南物流中转基地,努力推动物流业提质增效,促进现代服务业加速集聚。

       四、突出“三农工作”这个重点,城乡统筹、彰显特色,在推动农村发展、促进共同繁荣上实现新突破。一是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突破口,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积极实施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项目,抓好粮食高产创建工程,稳定粮食生产。发挥地域优势,发展壮大瓜果蔬菜、花卉苗木、农业观光等主导产业。实施石榴良种和根结线虫病防治工程,做大做强石榴盆景、盆栽、苗木、保健饮品等特色产业。继续抓好农产品品牌培育,围绕蚕丝、淀粉、蜂产品等农产品深加工,培育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进一步完善农业技术推广网络,不断提高农民增收致富能力。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继续实施政策性农业保险和种粮、农资、农机购置补贴等惠农政策,让发展成果惠及群众。二是以“农村经营制度改革试点”为突破口,不断提高城乡一体化水平。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流转,促进规模经营,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以枣庄市被列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为契机,深入开展农村经营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加快榴园镇大明官庄生态农业观光示范园建设步伐,坚定不移地发展高效生态观光农业,实行公司化运营,努力提高农业经营效益。加大城乡统筹力度,扩大失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覆盖面,逐步实现在城镇落户的农民与城镇居民同城同待遇。三是以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不断提高服务均等化水平。认真开展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全面摸清水利状况。推进“绿满峄城”造林绿化工程。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实施1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2万亩基本农田治理工程和节水灌溉工程,认真抓好坡耕地、涝洼地、西沙河侯桥段、胜利渠末级渠系治理。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2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积极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年内全面完成12个农村社区的建设、回迁任务。积极开展“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活动,探索村民环境自治、“村民联治”的农村环境治理新模式。突出农村新能源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环境。
      五、抓好“民生”这个根本,心系群众、贴近群众,在推进社会进步、加快和谐发展上实现新突破。一是全面落实惠民政策。以“零就业家庭”、“4050”人员、失地农民等困难群体为重点,加强就业再就业的扶持指导和技能培训,做好中介服务,新增城镇就业45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500人。不断完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认真落实城乡低保政策,继续做好慈善和社会救助工作,全面完成敬老院、托老机构提档建设,进一步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二是加快发展公共事业。巩固提高省级教育工作示范县创建成果,注重教育内涵发展,着重向学前教育倾斜,促进各类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积极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公立医院改革,提升新农合信息化管理水平,推动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继续实施“自主创新双十工程”,加大科技投入,完善科技服务体系。深入推进文化下乡和农村电影放映,管好用好综合文化站和农家书屋,进一步扩大有线电视覆盖面,继续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丰富群众的文化体育生活。全面实施计划生育“村为主”战略,稳定低生育水平,综合治理性别比偏高问题。实施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大力发展残疾人事业,努力解决好弱势群体的实际困难。三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完善群众利益保障机制,加强社会矛盾源头化解,实施好群众安居工程。高度重视信访稳定工作,妥善解决群众合法合理诉求。抓好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不断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加强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建设,认真抓好“双拥”共建工作。强化森林防火、水系保护、重大疫病防控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加强思想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开展“六五”普法和“法治峄城”创建活动,扎实做好法律援助工作,增强社会法制意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形成和谐、诚信、稳定的社会环境。四是为民办好“八件实事”。
      1、实施农村中小学校、幼儿园提升改造,完成区实验二小和鹭鸣山庄幼儿园内部设施配套,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
      2、切实抓好2.2万人的城乡低保和2800人的五保供养工作,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加大对3600名贫困学生、大病患者、特困群众、失地农民及孤儿等困难群体的救助力度;继续加强敬老院软硬件建设,提高入院老人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
      3、建设妇幼保健站、卫生监督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三家一体的综合性卫生服务办公大楼;加强卫生信息化建设,实现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及就诊“一卡通”。
      4、实施县道底吴路、前薛线东段、萝甘路修复等工程,重点管理养护农村公路150公里。
      5、启动4条城市道路的新建及改造,实施承水河公园三期工程,完善城市配套。
      6、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范围,完善农业巨灾风险分散机制;以农村新能源示范县建设为依托,新建一批秸秆热解气化站、秸秆生物反应堆和生态循环蔬菜示范基地。
      7、启动5片棚户区改造,完成12个农村社区的土地复垦,整理新增耕地2460亩。
      8、启动4条道路的路域环境和16个示范村的村容村貌整治,进一步改善城乡环境。

    转变作风    开拓创新

    树立务实爱民、科学执政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是政府工作的奋斗目标和不懈追求,我们将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一、真抓实干、提速增效,建设“务实型政府”。把“科学发展、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一切从实际出发,察实情、说实话、出实招、求实效。健全决策目标、执行责任、考核监督体系,努力形成不图虚名、不做虚功、定了就干、干必干成的浓厚氛围,形成任务层层分解、压力层层传递、责任层层明确、目标层层落实,领导在一线服务、干部在一线创业、问题在一线解决、成效在一线体现的良好工作局面。

       二、锐意进取、敢于突破,建设“创新型政府”。把“推动工作、抓好落实”作为“第一能力”,牢固树立开明大气、包容开放的理念,用战略的眼光和辩证的思维认识峄城、谋划峄城、发展峄城。把创新的出发点放到推进工作、加快发展上来,把创新的着眼点放到超前谋划、率先发展上来,把创新的落脚点放到破解难题、科学发展上来。拓宽视野,创新思维,努力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产业培植、社会管理等工作中,创新创新再创新、落实落实再落实,解放思想大胆想,脚踏实地埋头干,努力形成敢于担当、善于开拓、你追我赶、争创一流的良好发展氛围。

      三、依法行政、文明施政,建设“法治型政府”。把“知法守法、依法执政”作为“第一原则”,坚持向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和向区政协通报工作制度,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全力办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主动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意见,自觉接受社会监督,推进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规范行政机关执法行为,真正做到执法不违法、作为不乱为、利民不损民。

      四、廉洁从政、公开透明,建设“阳光型政府”。把“清正廉洁、勤俭节约”作为“第一作风”,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强化监察、审计监督,及时查处和纠正各类违纪违规行为。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开展警示教育,引导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把握细节、管住小节、保持气节,以实际行动树立良好的人民公仆形象。
        五、知民爱民、关注民生,建设“为民型政府”。把“知民爱民、服务于民”作为“第一追求”,全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真正把关注民生融入到思想感情里、体现在政策措施中、落实到具体工作上,在经济发展中关注民生,在城市建设中维护民利,在社会管理中体恤民情。经常深入基层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政于民,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切实承担起为政峄城、发展峄城、造福峄城的责任,让峄城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各位代表!

      峄城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振兴峄城是我们共同的责任。让我们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凝聚全区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弘扬自强不息、坚韧不拔、与时俱进、奋发向上的“青檀精神”,万众一心,奋力拼搏,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为加快城市转型、推进跨越崛起,建设富庶、生态、文化、活力、安康的幸福新峄城而努力奋斗!

上一篇:薛城:节后上班第一天 龙腾舞狮大拜年
下一篇:台儿庄区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