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网 > 新闻资讯 > 枣庄新闻 > 正文

“造城”更重“造市” 城市转型建“幸福新枣庄”

2013-06-22 15:58:50   来源:大众网   

      经过几年的转型实践,枣庄发生了一些可喜变化。今年1到4月份,全市经济发展总体平稳,全市GDP、财政收入分别同比增长8.7%、1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8%、增幅居全省第4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9%、增幅居全省第4位。

      同时,以煤炭为主的采掘业提供地税收入同比下降56.7%;以机床为代表的制造业提供税收同比上升43.5%,以新型煤化工为代表的化工产业提供税收同比上升27.6%,以文化旅游为代表的服务业提供税收同比上升31.3%。“一降三升”,反映了产业结构的优化,证明了城市转型的必要。

      幸福枣庄: 城市转型建设“幸福新枣庄”,打造鲁南“门户城市”

      张宝民介绍说,去年初的枣庄市十次党代会,提出了加快城市转型、建设“幸福新枣庄”的核心任务。为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枣庄明确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纵深推进“三大战役”,坚持走“四化”同步发展的城市转型之路。同时,坚持高点定位,瞄准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示范市、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中华运河文明传承创新核心区、国家海峡两岸交流基地、鲁南“门户城市”五个战略定位,推动枣庄在更高层面科学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

      张宝民表示,枣庄对建设“幸福新枣庄”满怀信心。其一,有上级政策的支持。在国家这个层面,成功通过新一轮转型评估,未来继续享受中央政策资金扶持;省委、省政府作出建设西部经济隆起带的决策部署,把枣庄纳入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的大盘子,强调支持老工业基地和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这都为枣庄提供了难得机遇。

      其二,产业集群发展的潜力。围绕城市转型,枣庄积极培植煤化工、机床、玻璃等接续替代产业,锂电新能源、新医药等战略新兴产业。产业培植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有些还处于成长期,没有充分反映到税收上来。像煤化工,大多处于建设期、抵扣期,仅建成投产的煤化工项目,两年来就抵扣了7个多亿的税收,这是一笔优良资产,必将成为枣庄未来的支柱产业。

      其三,民营经济的后劲。枣庄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筛选了一批亩均税收高、亩均就业人数多、研发能力强、市场开拓能力强的特色成长型企业,进行重点扶持;万人个体工商户数连续两年居全省首位,这些都是枣庄增加地方税收、扩大就业的潜力所在、希望所在。

上一篇:台儿庄区委书记王广金谈古城 舍得房产换遗产打造百年GDP
下一篇:体验枣庄BRT,时速超60公里堪比地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