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H7N9枣庄一线工作人员故事:应急演练成实战
2013-05-17 08:37:39 来源:山东商报
-
自5月4日对山东省第二例H7N9患者密切接触者的观察解除后,枣庄市中区疾控中心的流行病学调查队(简称流调队)便开始逐渐恢复到一个正常的工作状态。“事件在慢慢平息,对所有密切接触者的追查随访工作已告一段落,现在我每天做的就是密切监测,一有什么异常或出现新病例,就立即向上汇报。”枣庄市中区疾控中心传染病科科长杨祯这样描述自己当前的工作状态。在阻击H7N9中,杨祯担任所在区疾控中心流调队的负责人。流行病学调查的主要内容就是确定并随访患者的密切接触者、对大环境进行样本采集和查找感染源。“4月22日首例患者的检测结果出来后,我们就赶到医院和患者家属交流,认真梳理了患者发病前前后后的生活轨迹,当天夜里就确定了12名密切接触者,这其中包括后来发病的患儿。”杨祯说,密切接触者的确定,一个主要标准就是,发病前7天,在没有采取防护措施下和病人有过密切接触的人。“说起来也很巧,我们区疾控中心和市疾控中心本打算在22日进行一场针对H7N9的应急演练,方案都定好了:假设市中区人民医院发现了一起人感染H7N9病例,然后市区两级疾控中心与医院就如何应对处置展开预演。没想到,到了22日,真出现了这样的病例,预演就直接转成了实战。”杨祯分析,之前拟好的预演方案,也对防控起到了不小作用。
枣庄出现全省首例H7N9患者后,各级疾控中心迅速响应,流行病学调查组、疫点消毒消杀组、密切接触者跟访组、后勤保障组等多个工作小组被迅速组建。“这期间,流调人员做的就是每天两次跟访密切接触者的体温,然后到外环境采集样本,包括从禽类交易市场、从宰杀鸡禽的砧板上,甚至从鸡粪中提取拭子。”杨祯介绍。
“零距离”接触活禽取样,枣庄有个“80后”团队
枣庄两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好转和出院,市民们都感觉放松起来,其实枣庄相关部门还在紧张地为禽流感防控忙碌着。在有些人不敢吃鸡时,这些在一线工作的人们几乎天天跟这些活禽打交道。
枣庄出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是在市中区,枣庄市市中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许瑞利主任告诉记者,4月22日他们从有疑似病例就提前开始准备,去马庄市场展开了流行病学调查,进行采样检测和消毒。
许瑞利说,他们这个部门除了采环境样品,还要从活禽身上取样,以及需要做化验检测,很多时候就要冲在前线,和活禽打交道。
血清血检测,是从活禽翅膀底下静脉取血;病原血检测,是用棉试纸从咽喉和泄殖腔擦拭纸取样,这些工作他们就和其他部门工作人员去做,许瑞利告诉记者,“隔离服、口罩、手套、帽子,捂严实了后,我们就可面对活禽了,我们都是这个专业的,都不害怕,你越了解,越不害怕。”
除了从活禽身上取样,他们还要做血清血检测实验,4月22日至今已做了2000多个样本,“以前检测,都是几十份,上百份就算多了,这一阵一直加班做检测,很多人都在关注,只能快马加鞭。”
记者了解到许瑞利的实验室总共四个人,两个83年的,两个85年的,都是标准“80后”,这次应对禽流感,他们感受到了压力和责任,以及成长,“我们有两个人家里孩子才1岁左右,家里的责任,社会的责任,我们都得体会,领导都是高级兽医师,给了我们很多指导,我们受益匪浅。”
首位接触患者的医生回顾接诊过程
4月21日晚,像往常一样,刘洋来到感染疾病科发热门诊坐诊,今天轮她值夜班。
过了下午6点,一位看上去年轻力壮的患者在爱人的陪同下前来就诊,说是发烧,可一坐下就呼呼地喘气。
这个细节,引起了刘洋的重视。详细询问后,得知病号有发烧、咳嗽、吐痰等症状,甚至痰中带有血迹。“这就不得不高度警惕了,一般重症肺炎的病人就容易痰中带血,尽管这段时间山东还没出现H7N9患者,但院里一直在做相关方面的培训,根据培训掌握来的材料,我开始有了高度怀疑。”
上一篇:枣庄市投资近亿元铺旅游路
下一篇:枣庄近半月住宅成交391套 最少一天成交10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