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面塑王”王欣
2013-04-08 09:26:45 来源:枣庄晚报

在枣庄万泰棉纺织公司职工宿舍里,一提起王欣大家都交口称赞她心灵手巧,夸她制作的面人栩栩如生。
今年34岁的王欣, 16岁开始学习绘画。1997年中专毕业后到枣庄六棉厂工作,2000年下岗。随后不久开了一家工艺品店,专门进行面塑制作。面塑,俗称“面花”、“花糕”。它以糯米为主料,调制成各种不同的颜色,用几件简单的工具塑造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在入行之初,王欣勤学苦练,每件作品都一遍又一遍地反复琢磨掌握要领。在能够娴熟地进行创作后,她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进行了创作改进,制作出符合现代人审美观的作品。
在制作出许多单个的人物作品后,王欣发现多人组图更有整体表现力,而人物的表情、动作和服饰也需要花更多的心思来琢磨及制作,为使故事里的人物更加立体,需要从小的细节上表现出人物的喜怒哀乐。比如一个弯腰的人,先要根据场景刻画好角度和后背上的衣服褶子。再经过摸索,最终创作出多人组图作品。王欣先后完成了《三国演义》、《西游记》组图作品,每个作品都有一个主题典故,从场景和人物的动作神态观察,故事内容就能让人一目了然。
王欣说,“虽然人脸上不外乎眼睛、鼻子等五官,可是想要传神还需要下不少工夫,经过不断的磨练,我现在已做到‘千人千面’。”做面人主要是捏、刮、搓、揉、点、划、按、插的技术活,等到上手后,面人的表情才能变得活灵活现。创作一般都是历史神话人物,人物能不能活灵活现,需要细节来表现,服饰、动作、表情等都是根据书里描述的情形,或借鉴绘画等进行还原。据了解,王欣痴心面塑制作20多年,一块染了色的面团到了她手里,很快就能变成栩栩如生的作品。经过多年的琢磨,她创作出了一幅描绘《西游记》人物场景的立体连环画。在她的工作室里两个方桌拼在一起,上面摆了很多取自《西游记》的面塑场景及人物。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现在,王欣成功了,经常参加全国各地的民间工艺展销、大赛等活动,制作的面塑《西游记》作品在“首届山东农民书画工艺美术作品展览”获得三等奖,《仕女》系列入选中国民间艺术一绝大展,“翔豹杯”鲁南民间公益大赛三等奖等多个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