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5天婴儿患溶血性黄疸症 急需“熊猫血”救治
2013-01-28 09:42:44 来源:枣庄大众网
相关链接
RH阴性血又叫熊猫血,是指RH阴型血,非常稀有的血型,因为极其罕见,被称为“熊猫血”。Rh阴性血是Rh阴性血型的俗称,人类红细胞血型由多达二十多种的血型系统组成,ABO和Rh血型是与人类输血关系最为密切的两个血型系统。当一个人的红细胞上存在一种D血型物质(抗原)时,则称为Rh阳性,用Rh(+)表示;当缺乏D抗原时即为Rh阴性,用Rh(-)表示。
RH阴型血又可分为:RH阴性A型;RH阴性B型;RH阴性O型;RH阴性AB型。
在我国,99%以上Rh血型者属阳性,所以,输血时因Rh血型不合而发生溶血反应的情况较少见。但是较少见不等于没有。如果Rh阴性血型的受血者输了Rh阳性血型的血液,就会引起免疫溶血反应。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型要一样,即都是Rh阴性血型。
Rh阴性血型与A、B、O、AB血型不同,后者血型的人群分布较为平均,几种血型的血源都容易寻找到。而Rh阴性血型是一种稀有血型,仅占Rh血型者的不到1%。据了解,在某市参加献血的300万人中,属于Rh阴性血型者仅有3300人。而临床手术患者中出现Rh阴性的几率是5~7/1000。相比之下,Rh阴性血型的血液就十分珍贵了。
Rh血型是继ABO血型发现后临床意义最大的一种血型,也是最复杂的血型系统之一。Rh血型不合的输血可危及病人的生命;母子Rh血型不合的妊娠,有可能发生死胎、早产和新生儿溶血症。我国汉族人Rh阴性占0.2%~0.5%,而Rh阴性受血者和妊娠者则受Rh阳性抗原刺激的机率为99.6%~99.8%,经过一次输入Rh阳性血后50%以上的Rh阴性者会产生抗Rh抗体。因为Rh血型抗体为免疫抗体,如果再次输入Rh阳性血液后便容易发生输血反应。因此,Rh血型检查和ABO血型同等重要。需要注意的是,Rh阴性的孕妇妊娠后必需到市中心血站进行Rh血型鉴定并测定是否有免疫性抗Rh抗体,以防因母婴血型不合而发生新生儿溶血症。
溶血性黄疸
溶血性黄疸。主要是红细胞本身的内在缺陷或红细胞受外源性因素损伤,使红细胞遭到大量破坏,释放出大量的血红蛋白,致使血浆中非脂型胆红素含量增多,超过肝细胞的处理能力则出现黄疸。
人的红细胞的寿命一般为120天。红细胞死亡后释放的血红蛋白经分解产生间接胆红素(I-Bil),经肝脏转化为直接胆红素(D-Bil),随胆汁一起排入胆道,最后经大便排出。间接胆红素与直接胆红素之和就是总胆红素(T-Bil)。上述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障碍,均可使人发生黄疸。如果红细胞破坏过多,产生的间接胆红素过多,肝脏不能完全把它转化为直接胆红素,可以发生溶血性黄疸。
另外,脾脏机能亢进时,使红细胞破坏,由于大量红细胞的破坏,形成大量的非结合胆红素,超过肝细胞的摄取、结合与排泌能力,另一方面,由于溶血性造成的贫血,缺氧和红细胞破坏产物的毒性作用,削弱了肝细胞对胆红素的代谢功能、使非结合胆红素在血中潴留,超过正常的水平而出现黄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