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网 > 新闻资讯 > 枣庄新闻 > 正文

枣庄市为留守儿童营造温馨家园

2012-07-19 09:01:06   来源:枣庄日报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走入城市,在农村出现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多数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起生活,隔代教育使得这部分孩子的身心健康、品格培养等方面,都有诸多令人担忧之处。为此,市教育、妇联、团委等部门高度重视,积极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关爱行动”,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爱的蓝天。
      留守儿童享受亲情
      每到节假日,是滕州市华晨育才学校11岁的留守儿童李敏最思念父母的时候。因为爸妈长期在北京打工,她只能寄居在伯伯家。尽管伯伯十分疼爱她,但出于安全考虑,伯伯平时不准李敏随意出去玩,让她感到十分孤单和无聊。
      如何能让留守儿童享受到家庭的温暖?华晨育才学校组建起了“留守儿童托管班”,积极倡导教师与学生结成对子,建立“亲情家庭”。目前,已有80余名老师与80余名留守儿童建立起“亲情家庭”,并且有一套完整的家庭档案,内容包括全家福照片、家庭成员介绍、家庭大事记、成长点滴及家庭活动记录等。
      “爸爸妈妈,现在我又有了一个‘家’。‘家长们’陪我看书、打羽毛球和乒乓球,我真是开心极了!”学生王明在给父母的信中这样写道。
      像这样建立留守儿童结对帮扶机制的学校还有很多。如滕州张汪中心中学改建了亲情接待室,安装了亲情电话,开通了亲情视频聊天;滕东中学为每个留守学生选派一名生活辅导教师,将关爱活动落到实处……
        安全不再成“真空”
      在人们的印象中,以往农村孩子的假期似乎要比城里孩子快乐得多。他们可以上房摸鸟,下水抓鱼,可以尽情地到田野里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但是,现在的农村留守儿童,假期不可能像城里孩子一样,学画画、学舞蹈、学游泳,再加上大人担心他们的安全,多数孩子只能呆在家里。除了帮长辈做些农活和家务外,假期生活没有更多选择。
      针对这一情况,我市依托乡镇中小学建立农村学校少年宫,丰富了学生的假期生活。
        “每到节假日,村里的孩子都会来到学校,根据各自的爱好或切磋棋艺,或学习歌舞。”据市中区齐村中学校长宋传刚介绍,乡村少年宫为孩子们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有效填补了农村孩子校外教育的“真空”, 消除了在教育和监管上的“盲点”。
        “乡村学校少年宫为农村孩子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和发展特长的平台。”市文明办一位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市建好或正在建设的“乡村学校少年宫”已有9个,孩子们的课余和假期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也成为解决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个有效方式。
      关爱阳光普照儿童
      “亲情家庭”也好,“乡村学校少年宫”也罢,虽在一定程度上为留守儿童弥补了家庭缺位的遗憾,但仅仅依靠学校和教师的力量,显然是杯水车薪。
      为切实做好留守儿童工作,市教育、妇联和团委等组织对全市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心理、安全、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登记,建立了“留守儿童”档案,形成了社会、学校和家庭各方关爱的工作合力。
      据了解,市供电公司组织职工捐资建立了8处“留守儿童快乐成长活动站”,并与210名留守儿童结成帮扶对子,给他们送上衣物和学习用品。市教育局帮助山亭区冯卯镇建起了“留守儿童关爱中心”,一次性添置了10余万元的活动器材。枣庄学院“爱心社”的大学生们成立了留守儿童关爱小组,利用周末、节假日,与留守儿童联谊联欢,对他们的成长进行跟踪指导……现在,全市上下共同编织起的“爱心网”,为留守儿童营造了“温馨家园”。

上一篇:枣庄市市长张术平会见天津大学校长李家俊
下一篇:枣庄市农户喜领科学储粮示范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