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入夏 没下一场像样的雨
2012-06-21 10:02:36 来源:枣庄晚报
6月19日,记者从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获悉,由于近期有效降雨不足,我市的受旱面积达到145万亩,旱情有可能进一步加剧。其中滕州和山亭旱情严重,峄城和薛城出现轻度旱情。
我市麦收结束已近一周,农民们正组织夏播,可是最近一段时间没有有效降雨,造成的干旱成了大问题,预计未来一周仍无有效降雨。目前水利、农业、气象等多个部门正在抓紧组织抗旱。
三座水库干了两座 部分农民靠天等雨
“麦子收了一周,玉米还没点。”家住市中区永安乡聂庄村的李老汉告诉记者。年纪大了,家里只有亩把地,,他的地都给孩子们种了,从麦收至今还没有播种。“种了玉米也没水浇,附近的三座水库,车峪和天桥水库已经没有了水,现在只有聂庄水库有水可以浇地。但是村民一般不会到水库拉水浇地,因为成本太高了,现在只能靠天等雨。
一聂姓村民担着扁担正要去给菜地浇水,在一旁插话道:“现在辣椒和花生大部分都旱死了,村民们也正想尽各种办法‘浇‘呢。”记者问,“这样担水浇,解决不了多少问题吧?”他笑着回答,“能浇多少是多少吧。”
随后,李老汉带着记者来到聂庄水库进行查看,记者发现一辆园林的洒水车正在水库边抽水,上前一问才知道,原来是永安乡林业部门的工作人员正在拉水为附近山上的树木浇水。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山上的树苗都快旱死了,没有办法只能浇水。山里路不好走,只能用这种小水车拉水,一次装6立方水,也就浇四五十颗树。
降水量偏少 旱情或加剧
全市麦收结束已近一周,农民们正组织夏播,可是一个月未有有效降雨,造成的干旱使浇地成了大问题。河道无水、地下水位低、抽水电压低等问题成了农民的心病。
记者从市水务局水情科获悉,自4月1日以来,全市平均降雨35.3毫米,比历年同期偏少近8成,特别是5月份以来基本没有有效降雨过程,致使各地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情。我市北部滕州及山亭区旱情尤为严重,从最近旱情监测情况统计,北部滕州市及山亭区土壤含水率均在9%~11%,旱情严重;中、南部薛城区及峄城区土壤含水率在13%~15%,旱情较重。如果近期没有大的降雨,旱情将会进一步发展并加剧。
7月1日前不播种 玉米产量将受影响
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称,虽然我市出现干旱面积,但目前尚未造成人畜饮水困难,干旱主要对玉米出苗产生不利影响。
记者另从市农业部门获悉,由于连日来无雨,土壤水分蒸发量大。“如果旱情持续发展,将对我市今年秋收作物造成严重影响。”市农业局生产科负责人刘陵恒介绍,如果7月1日前还不能正常播种,玉米的生长期将缩短,将无法正常成熟,产量会减少。
针对旱情,市防汛抗旱指挥部近日下发通知,调度各县区积极抗旱。“为做好麦收后灌溉工作,共投入抗旱人员15万人次,投入抗旱资金2284万元,现在全市已浇灌农田面积64万亩。”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说。
绿化面临干旱考验 三天不浇草坪将干枯
6月19日下午,记者途经市区多条道路,发现园林部门组织车辆对城区绿化带进行浇水作业。17时30分,在东外环路段的一处绿化带,三名园林处工作人员正带着草帽忙着给草地和绿化树木浇水,虽然已是下午,但是工作人员的汗水还是没有停下来。
一名工作人员说:“这是我拉的第十车水了,晚上8点一天的工作才能结束。这几天太热了,每天光给这些绿化带浇水就要工作十个小时以上。这个时间段还好些,中午时段工作起来更难受。”记者在现场看到,草皮已经有了些许发黄,据了解,如果再不浇水,三天后这些草坪将会干枯。
未来三天仍无雨 生活用水有保障
市气象台专家称,未来三天内,我市几乎没有降水,而且气温偏高,有可能进一步加剧旱情。气象专家建议,受旱地区麦田应适时灌溉,及时查苗、补苗,保证夏种期玉米的生长。另外,应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开展人工增雨作业。
农业旱情会不会影响到城区居民的正常用水呢?记者联系到市供水总公司的相关负责人,据了解,今年以来,我市降雨十分稀少,是继去年特大干旱年之后的又一个连续干旱年,入夏以来,气温较高,城区生产生活用水需求量骤增。目前为止未有有效降雨,中心城三处地下水源地水位下降加快,丁庄水源地已降至28.3米,十里泉33.9米,渴口50.5米,平均较正常年份低12米,水位较深,泵机取水效率降低,取水量减少。
为保障城区夏季安全供水,市供水总公司提前谋划,制定周密的夏季高峰供水方案,采取多项得力措施,全面启动抗干旱应急供水保障机制,力保今夏正常供水。
上一篇:枣庄市科协开展“送医下乡”活动侧记
下一篇:枣庄市中小学生假期补课有点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