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剪影
2012-05-07 11:28:09 来源:枣庄日报
近日,笔者就新农保工作到田间地头走访,与农民畅谈近年来的发展变化及社会民生,乡亲们不约而同地伸出手指,众口夸赞新农保。请看———
月月有钱花———惠民
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继取消农业税、实行农业直补、新农合等制度之后,政府为广大农民办的又一件惠民实事。我市将新农保作为建设幸福新枣庄的重要内容来抓,2009年6月在全省率先全面开展试点,占当年全省55个自然试点县的12.7%。2010年率先过渡到国务院和省政府新农保政策,年底新农保覆盖率达到71.1%。经过短短两年时间,于2011年6月实现了新农保全覆盖,全市所有60岁以上农村居民按月领取55元的基础养老金。广大农民感慨:我们农民的千年梦想成现实,和城里人一样也有养老保险啦!
工作快细实———为民
在新农保工作推进实施中,全市各级各部门密切合作、精心组织,快速推进。一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和发放宣传单、墙报标语、文艺演出、流动宣传车等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共印发政策宣传资料、明白纸220余万份,出动宣传车1500辆次,喷涂悬挂标语35000余幅;二是分别召开不同层次的动员培训会150场次,受训5000人次;三是梯次推进,分期分批,集中时间、集中人员,进村入户一条龙服务,集中办理登记参保缴费手续,对行走不便的人员上门服务。各级农保经办机构工作人员发扬“5+2”、白加黑精神,争时间、抢速度,尽快将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农民手中,受到广大农村居民的好评。
不出村能领———便民
为进一步提高效率,方便农民,建立和完善经办管理服务体系,我市建成了市级组织指导协调、区(市)和乡镇(街道)具体业务经办、村居(社区)协办的工作格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积极筹措资金150余万元,在全省率先使用全市统一的新农保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信息系统,通过光纤与全市64个乡镇(街道)联接,形成省————市————县————乡四级信息化管理网络。坚持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理念,因地制宜建设了一批标准较高、设施较全的县级农保经办服务大厅和乡镇(街道)人力资源社会劳动保障工作平台,有条件的地方还延伸到了村居社区。同时,加强与农业银行、农联社、邮政储蓄银行三家金融机构合作,提高便民水平,推行代缴代发,安装POS转账电话机860部,积极创造条件使农民足不出村就能缴费和领取待遇。
顺势发展,再谱新篇。新农保犹如一缕春风,吹遍江北水乡、运河古城,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了老百姓的心里,改善了群众的生活质量,提高了广大农民的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