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薛城区城市建设侧记
2012-05-05 08:59:33 来源:枣庄网整理
-
临山脚下,高楼耸立,车水马龙;蟠龙河畔,碧波荡漾,绿树婆娑。一幅崭新的宜居城市画卷在420平方公里土地上风行漫卷,这一切,见证着薛城城市建设发展的足迹,也凝结了薛城几代人的城市梦想。
一城三区构筑城建发展框架
城市发展水平的落后和管理的混乱,不仅影响了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束缚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壮大。如何才能提高城市形象和品位?薛城的决策者们意识到:城市建设必须规划先行,一个好的规划,不仅是城市建设的纲领,城市管理的依据,更是城市竞争的资本。2007年,薛城停批了所有城建项目,聘请了澳大利亚BHI公司、苏州空间规划设计院、同济大学等一流设计团队,瞄准国内外大中城市规划水准,摒弃小城镇、小县城的思维局限和规划设计尺度,利用一年的时间对城市进行了高标准的规划设计,以设计的高层次保证建筑的高水平。同时,发挥薛城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的优势,在城市设计中融入历史文化元素,体现地方特色。一年多的规划论证,为薛城的城市开发建设指明了方向。一座崭新的城市崛起鲁南,老城区、城南新区、高铁新区三个卫星分区环绕周边。“一城三区”的城市发展蓝图,正一步步变为现实。
破立相成 加快城建嬗变步伐
2008年,枣庄市薛城拉开了城市嬗变的序幕。在建设过程中,对每一个单体规划都反复论证讨论。力争成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精品。从规划蓝图到形成规模,短短3年时间,薛城让人刮目相看:
城市建设区由12.7平方公里增加到35平方公里,增加116%,城镇化率由39%增长到45%;城市人口由12万人增加到近30万人;今年全区在建和建成11层以上的高层建筑达到328幢;房地产年开发量由原来的10万平方米左右激增到今年的170余万平方米;累计投入上亿元开展城乡大绿化,绿地率由17.23%提升到33.6%,绿化覆盖率由19.08%提升到40%;2010年城区拆迁量超过过去15年总和,今年上半年完成拆迁量52万平方米,占全年任务的92%;今年确定的城建开发任务,是过去10年总和。
旧城区棚改工程创造了城市征收拆迁的“薛城速度”:46天完成了涉及1241户、22万平方米的燕山路棚户区拆迁;24天完成了涉及1233户、25万平方公里的火车站棚户区拆迁;20天完成涉及1300余户、27万平方米的新华棚户区一期拆迁任务……
作为全区城市建设的“重头戏”,城南生态新区建设历经曲折,在缺资金、缺经验的情况下,薛城人创新思路,通过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等多种举措,创造了多项记录:12平方公里的新区进入深度开发,完成了7个村、100余万平方米的整体迁建;建成和在建安置小区、商住小区14个、177万平方米;投资4.5亿元规划建设的“六纵六横”12条道路全部通车,城南路网高标准“编织”而成;市民健身园、文体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等17处基础设施项目快速推进……
建管并举 提升宜居“幸福指数”
园林绿化是城市的名片。在城市建设中,薛城区牢固树立环境优先的理念,把以人为本和生态优先贯穿城市建设管理全过程。如今“绿”成为薛城街头的一大亮点。徜徉街头,游园广场随处可见,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景观为市民生活增色不少。过去是“见缝插楼”,如今是“见缝插绿”。大手笔、大力度兴建城市游园,增加绿量,提升城市品位。据统计,仅三年时间,全区新建了12个大型游园广场,建成18处小游园、26处小片林。
同时,按照一路一景、一区一景的原则,对城市主干道、城市出入口进行大规模绿化,连续多年在临山公园种大树、大种树,形成了城市园林景观。坚持还绿于民、还空间于民,为市民规划了20余处休闲健身场所。对蟠龙河、小清河、小沙河等城区内的5条河流逐一进行综合治理,扩挖4个人工湖,使山水相映、河湖相连,让河水、湿地、森林融入城市。
说到城市的变化,在老临城居住了近40年的王方刚老大爷说:“变化最大的当数小沙河了。以前这儿又脏又臭,这才几年,就变得这么好看了。”在河堤上举目四望,周围碧水清清、垂柳成荫、风光旖旎,一派“清水鱼跃、风飘花香”的美景
上一篇:台儿庄“文化养老”成时尚
下一篇:省水利厅实地评审枣庄市峄城区新沟河治理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