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网 > 新闻资讯 > 枣庄新闻 > 正文

全国政协调研组来枣庄市考察大运河保护与申遗工作

2012-04-19 14:52:01   来源:枣庄日报   
         4月18日,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驻会副主任卞晋平,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河南省政协原主席范钦臣,全国政协常委、中国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会会长、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工程经典著作译文审核和修订首席专家韦建桦一行17人,在山东省政协副主席王志民的陪同下,来枣庄市就“大运河保护与申遗”工作进行跟踪调研。枣庄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伟,枣庄市政协主席邓滕生,枣庄市委常委、秘书长孙欣亮,枣庄市副市长霍媛媛,枣庄市政协副主席汤海涵,枣庄市政协秘书长孙法志陪同。
      陈伟指出,枣庄历史悠久,拥有2700年的运河文化,与大运河有着不解之缘。枣庄段运河的开通使台儿庄古城成为京杭大运河上一颗璀璨的明珠。然而1938年的台儿庄大战,把古城内90%的建筑毁坏殆尽。为抢救保护运河文化遗产,四年前,枣庄市委、市政府及时叫停了一家投资6亿元的房地产项目,启动了台儿庄古城重建。重建过程中,按照“留古、复古、承古、用古”的原则,努力打造一座世界级文化遗产。一是留古。制定了最严格的文保规划,对现有的建筑、水工设施等遗存,像古驳岸、古码头、古船闸等,都原封不动地保留,保存了古城95%的道路肌理和水系框架。二是复古。用了三年多时间,走访了古城每一位八十岁以上的老人,查阅了数百部史籍,从国内外搜集到380多张台儿庄的老照片。在此基础上,绘制出古城复原图,制定了古城重建规划。古城重建中,在设计上遵循“原空间、原风貌、原尺度”,建设上遵循“原来的材料、原来的工艺、原地的工匠”,追求历史的原真性,努力留住运河文化的“根”和“魂”。三是承古。按照现代审美标准和功能要求,在建设理念、标准和设计上不断创新、升华。四是用古。注重古为今用,把文化业态融入建筑,实现文化景观与文化空间的统一,促进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下步将着力打造中华运河文明传承创新的核心区,建设15平方公里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举办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深入挖掘、传承并创新中华运河文明,全力打造京杭大运河申遗最精彩的篇章。同时,恳请全国政协的各位专家学者对枣庄的运河文化保护与发展多提宝贵意见,进一步提升枣庄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助推城市转型。
      汇报会上,山东省文物局副局长由少平就大运河山东段保护和申遗情况作了汇报,枣庄市副市长霍媛媛就枣庄段运河保护和申遗工作作了表态发言。与会专家、学者、政协委员围绕调研主题进行了座谈,分别就做好大运河山东段的保护与申遗工作献计献策。
      王志民强调,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运河,两岸积累了丰富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堪称中国的“古代文化长廊”。大运河的保护与申遗是世界申遗史上的一次创举,对于深入研究、保护、整治、复兴运河及运河文化,繁荣两岸经济、促进民生改善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京杭大运河山东段主河道长约570公里,占大运河总长度的近三分之一,流经德州、聊城、泰安、枣庄和济宁5市。在大运河保护和申遗工作中,枣庄认识到位、措施得力,成效显著,下一步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认识做好该项工作的重要性,把本次协同调研的任务完成好,加快推进大运河山东段的保护与申遗。
      就做好大运河保护与申遗工作,韦建桦代表调研组提出明确要求,强调指出,大运河保护与申遗工作是国务院直接推动的国家重大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与运河沿线各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息息相关。今年是大运河保护与申遗的关键之年,各级政府要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进一步明确工作定位,完善工作方案,认真分解任务,扎实做好大运河保护与申遗各项基础工作。要把这项工作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切实加强领导,强化相关部门责任,不断完善协调配合机制。要以此为契机,充分发挥大运河的文化遗产资源优势和区域特色,切实做到人与自然和谐、保护与利用统一,并在这种和谐与统一中使古代遗存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实现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上一篇:人民日报:古城台儿庄复活---一份来自基层的文化产业报告
下一篇:枣庄市委书记陈伟会见中联部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