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中区举行王鼎铭入编《清史》研讨会
2012-04-14 08:59:45 来源:市中区政府网站
4月12日,枣庄市中区在枣庄迎宾馆举行王鼎铭入编《清史》研讨会,隆重纪念一代廉吏王鼎铭先生入编《清史》。枣庄市领导张宝民、徐玲、汤海涵,枣庄市政协原副主席李华中、王序晔,枣庄市中区领导王刚、徐刚、王光明、胡乐华、田静、李吉玲,枣庄市中区政协原副主席邵泽选、崔秀岩出席研讨会。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委员、传记组组长,三联书店副总经理、编审潘振平;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委员、传记组副组长,吉林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李治亭;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传记组专家张杰夫、赫治清、杨东梁;以及中国社科院、空军政治部电视制作中心、光明日报、山东省史志办、湖南省新田县政协的有关领导同志和专家学者应邀参加研讨会。
王鼎铭先生,1772年出生,枣庄市中区西王庄乡民主村人,1810年得授中书科中书,次年任山东省武试同考官,1812年任主考官,1829年赴湖南省新田县任知县。到任后,他清正廉洁、勤政为民,兴修水利、注重生产,并以“天理、国法、人情”的施政理念律己育人,教化民众,改良民风。并多次变卖自家田产的一半,为老百姓办好事、办实事。他在任职期间的典型事迹得到了道光皇帝和新田民众的很高赞誉。
枣庄市中区委书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刚在会上指出,近年来,枣庄市中区充分发挥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把廉政文化建设和弘扬地方传统有机结合起来,着力打造具有特色的廉政文化建设品牌。不断深入挖掘、提炼、研究王鼎铭事迹,先后整理出版了《跨越时空的纪念》、《百年的记忆》等文学、影视资料,召开了一代廉吏王鼎铭施政理念研讨会,编辑出版了《铭鉴》期刊,由王鼎铭研究会成员、青年剧作家崔明伟先生撰写的大型反腐倡廉戏剧《六字碑》,获评“全国戏剧文化奖”银奖,与国家最高检察院一起拍摄王鼎铭动漫廉政教育片。正是近年来对一代廉吏王鼎铭文化的深入挖掘、认真研究,为王鼎铭先生入编国史奠定了基础,也为枣庄市中区反腐倡廉提供了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相信在出席这次研讨会的各位专家和领导的共同努力下,一代廉吏王鼎铭文化研究将会结出更为丰硕的成果。
潘振平代表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对近年来枣庄市中区在王鼎铭文化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给予高度评价。
枣庄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张宝民对王鼎铭入编《清史》研讨会召开表示祝贺。他说,一代廉吏王鼎铭入编《清史》是枣庄市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喜事。研讨会的召开,不仅能够进一步丰富提升王鼎铭廉政文化内涵,更为枣庄深入挖掘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作出了一个很好的示范、提供一个难得的机遇。王鼎铭先生虽然逝去了百年,但他感人的事迹、清廉为民的高风亮节,在今天对我们深化执政为民理念,弘扬优秀传统美德,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枣庄市第十次党代会提出了“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打造特色文化城市”的目标和要求,而王鼎铭成功入编《清史》, 将进一步助推枣庄市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更好地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打造历史文化名城。希望枣庄市中区深入挖掘、整理王鼎铭勤政廉明、仁义爱民的感人事迹,凭借枣庄二日游的良机,开发廉政文化旅游,带动旅游业大发展、大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