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网 > 新闻资讯 > 枣庄新闻 > 正文

枣庄市研究深化农业农村工作

2012-04-11 09:08:32   来源:枣庄日报   
        4月9日下午,枣庄市委召开常委会议,研究枣庄市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暨农业农村工作。枣庄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伟主持会议并讲话。枣庄市委副书记梁宪廷,枣庄市委常委周杰华、张宝民、王邵军、董沂峰、孙欣亮出席。枣庄市政协主席邓滕生,枣庄市人大常委会第一副主任蒋英建,枣庄市政协副主席、市科技局局长付廷安,枣庄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党委书记、市发改委主任杨建国列席会议。会上,与会同志听取了枣庄市建设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有关情况的汇报,并进行了讨论。
      陈伟在讲话中指出,“三农”工作历来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2004年以来,中央每年的“一号文件”都锁定在“三农”。而“三农”问题的核心,说到底就是土地问题。从2008年开始,枣庄市在全国率先开展了以“一证一所一社”为核心内容的“三位一体”农村土地使用产权制度改革,在土地所有权、农民承包权、农地性质“三不变”的原则下,还原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物权化、财产化权能,以农地收益权作抵押,变“死地”为“活钱”,盘活了农村土地资源。目前,枣庄市以土地为纽带的合作社达到308家,入社农户30万人,规模经营土地26.8万亩,利用农地抵押贷款1.4亿元。市、区(市)两级试点合作社评估总价值17亿元,是去年年初的3倍。2011年,枣庄市土地合作社亩均收益6660元,比一家一户分散耕种高出62%;参与改革的农民人均增收30%,人均纯收入高于全市农民平均收入1100元。通过改革,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加快了城乡一体化进程。我们的改革得到了国家和有关部委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枣庄也因此被列为全国18个、山东唯一的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标志着枣庄市农村体制机制创新进入国家层面,将成为国家农村改革的 “试验田”,肩负着引领全国农村改革、为国家“趟路子”的重任。同时,在枣庄市第十次党代会上,我们提出把建设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作为枣庄未来发展的五大战略定位之一,这是涉及全市270万农民的一件好事,更是涉及全市全局的一件大事,对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提升“三农”工作水平,加快城乡统筹、建设“幸福新枣庄”具有重要意义。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建设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的重大意义,坚定不移推动工作深入开展。
      陈伟要求,要牢牢把握“尊重农民意愿、尊重发展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积极稳妥推进”四个原则,以统筹城乡发展为目的,以促进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为方向,扎实推进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在发展现代农业方面,要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使用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土地流转从合作社逐步扩大到“家庭农场”,土地流转从基本农田逐步扩大到农村宅基地、四荒地、林地,农村改革从土地产权制度改革逐步扩大到农村资产产权化改革。在推进新型产业化方面,一方面要鼓励农村合作社积极创办二、三产企业,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拉长农业产业链,鼓励将经营收益回报农村建设,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另一方面要鼓励城市工商资本下乡领办企业,通过“企业+合作社”、“工商资本+合作社”的方式,带动农村合作社的发展,实现互补多赢。在推进新型城镇化方面,核心是解决农民转移问题,要加快户籍等改革,解决农民转移的体制性障碍;加强对农民的培养,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和就业能力;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农民社会保障水平;加强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陈伟强调,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要求高、任务重、涉及面广,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的改革,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工作,确保整体工作扎实、有序、稳步推进。

上一篇:枣庄市人大常委会传达学习市委常委会议精神
下一篇:“幸福滕州·魅力梨乡”第四届梨花节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