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网 > 新闻资讯 > 枣庄新闻 > 正文

台儿庄区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2-01-29 23:22:20   来源:枣庄网整理   

    ──2012年1月14日在台儿庄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代区长   王  辉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其他同志提出意见。

    第十届人民政府工作回顾

      2008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团结依靠全区人民,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全区经济社会步入跨越发展新阶段。2011年,预计全区完成生产总值126.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4.78亿元、税收收入8.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6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25%、28.1%和23%,分别是2007年的1.7倍、1.9倍、2倍和2.1倍;三次产业比例调整到10.7∶60.2∶29.1。

      ——古城重建带来深远影响。举全区之力实施古城重建,完成投资30亿元,建设面积33万平方米,台城旧志和运河街市景区建成开放,依托古城举办国内外重大节会活动16个,接待游客230万人次。赢得“中国最具潜力十大古城”殊荣,荣膺“齐鲁文化新地标”榜首,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亲临视察并给予高度评价;被确定为全国首家海峡两岸交流基地,连战、吴伯雄、郁慕明等台湾高层人士先后到访;被批准为首个国家文化遗产公园、首个国家“非遗”博览园和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被确定为第二届中国“非遗”博览会举办地。带动旅游服务业快速发展,建成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和运河湿地公园,组织了旅游包机和专列,“二日游”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新建改造宾馆酒店52家、大型商场超市3家,旅游服务业新增就业9100人;2011年三产增加值达到36.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0亿元,分别比2007年增长83.5%和102.3%。

      ——工业经济实力快速提升。积极转方式调结构,纺织、煤炭、化工、机械、造纸、水泥六大产业转型升级,创山东名牌产品3个,纳税过千万元企业达到12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71亿元。重点项目建设取得新突破,创新山水旋窑水泥、联合丰元硝酸、百斯达炭黑等一批大项目投产达效,青纺联纺织、联润精梳纱项目顺利推进。经济开发区进一步壮大,被评为山东省科学发展园区。节能减排取得新成果,实施余热、余压、尾气发电项目10余个,顺利通过国家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核查。

      ——农村经济活力持续增强。粮食连年丰收,畜牧、林果、食用菌等特色产业进一步壮大,规模养殖场达到160个,销售收入过千万元农业龙头企业达到27家,被评为全国秸秆养牛示范县、平安农机示范县和全省粮食质量安全示范县。投资3亿余元,完成重点水利工程26项,改造中低产田9.5万亩。实施城乡土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5个,整合村庄16个。强农惠农政策得到有效落实,累计发放各类惠农补贴1.45亿元。

      ——改革开放取得重要突破。农村土地使用产权、集体林权等制度改革稳步推进,流转土地3.53万亩,培育农民合作社203个,林地确权14万亩。国有资产监管体制进一步完善,组建运河城市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和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拓宽政府融资平台。企业改革不断深化,完成丰元化学股份制改革、闫埠煤矿集团化重组,企业活力显著增强。对外开放不断扩大,招商引资、外经外贸成效明显,四年累计引进重点招商项目161个,总投资134亿元,台湾天弘、香港祥龙等外资企业相继进驻,利用境外资金7576万美元,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1.6亿美元。

      ——城乡面貌发生深刻变化。投入14.5亿元,建设城市重点工程60余项、交通公路重点工程22项。运河复线大桥、涛沟河大桥建成通车;改造城市道路13条、农村公路340公里;建成新大桥停车场,安装枣台线路灯,开通运营BRT,加快了同城化进程。实施古城出入口道路立面改造,整治城区河渠5条,新建景观游园40处,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0%。改造棚户区和城中村15个,建成标准化小区13个。垃圾处理厂建成使用,污水处理厂扩容到4万吨规模,集中供热达70万平方米,完成叶庄、林桥等输变电工程。深入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活动,新增保洁面积100余万平方米,拆除违法建筑15万平方米。

      ——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较2007年分别增长58.9%和50.7%。农村劳动力就业计划深入推进,创业带就业取得新成效,新增城镇就业岗位1.1万个;来料加工覆盖所有村居,从业人员达2.8万人,累计实现加工收入1.5亿元。社会保障水平全面提高,完成6处镇街敬老院改造,先后6次提高城乡低保救助标准、3次提高五保供养标准,发放救济救助资金5960万元。完善社会保险体系,发放保险金3.7亿元。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建成区体育中心,成功举办第二届运动会,新建文体休闲广场75处、农家书屋170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改造农村危房3851户,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565套;297个自然村通上自来水,7684户农民用上沼气;基本实现广播电视、互联网村村通。

      ——和谐社会建设富有成效。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取得市级以上科技成果135项。统筹发展教育卫生事业,新建改建学校20所,搬迁整合区驻地学校4所,城乡教师工资统一标准发放,代课教师和学校债务等遗留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建成区医院外系病房楼,完成镇街卫生院和村级标准化卫生室改造,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城乡医保实现全覆盖,减少居民药费支出1.07亿元。扎实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全面完成责任目标。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切实加强食品、药品和价格、市场秩序监管,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社会更加安定和谐,被评为全省“五五”普法先进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先进集体。人防、气象、老龄、残联、港航、地震、史志、档案、民兵预备役等各项事业均取得新成绩。

      ——政府执政能力进一步提高。自觉服从区委领导,主动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42件、政协委员提案255件。注重加强与民主党派、群众团体、社会各界的沟通联系,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科学化、民主化决策机制不断完善。坚持依法行政,推行政务公开,组建政务服务中心,建立抓落实“三项制度”,提升了行政效能。强化目标考核管理和公务员队伍建设,严格行政监察和经济责任审计,认真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政风行风建设得到加强。

      各位代表,过去的四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这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依法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人民齐心协力、顽强拼搏的结果,是社会各界顾全大局、通力协作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所有关心帮助台儿庄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偏小,资源型产业比重较大;新的经济增长点较少,稳增长压力较大;服务业规模不大、层次不高,与古城的发展要求不协调;教育、卫生基础薄弱,与群众期望差距较大;城市功能尚不完善,管理水平亟需提升;财政刚性支出增加,民生保障任务繁重;政府部门的工作境界、工作标准、工作方法不完全适应当前转型发展的要求,自身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等。以上问题,主要是发展中的问题,这些问题还是要靠发展的办法来解决,无论发展的道路多么坎坷,发展的任务多么艰巨,发展的困难多么巨大,只要有区委的正确领导,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社会各界的信任支持,有全区人民的齐心协力,区政府都会义无反顾、勇往直前、绝不退却!

    新一届政府的奋斗目标和工作重点

      未来五年,是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过历届区委、区政府的不懈努力和艰苦奋斗,全区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社会环境不断优化,发展的基础更加坚实。随着城市转型的深入推进,将实现资源型城市向特色文化城市的转变,发展的目标更加明确。枣临高速建成通车,高铁时代全面到来,文化产业园启动建设,发展的动力更加强劲。全区人民对建设幸福台儿庄充满期待、信心百倍,形成了万众一心谋发展的强大合力。我们必须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夺取台儿庄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胜利。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省、市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区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建设富庶、宜居、文化、活力、安康的幸福台儿庄这一目标,抓住全市资源型城市转型、转方式调结构这一机遇,立足台儿庄区情,坚定不移地实施“古城重建引领城市转型”这一战略,突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着力推动文化旅游服务业繁荣,着力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着力推动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着力推动城乡统筹,着力推动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努力实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再创新辉煌。

      具体目标是:到2016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23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2亿元,税收收入达到1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89亿元,分别是2011年的1.9倍、2.5倍、2.2倍和3倍。经过五年不懈奋斗,全区综合实力高效提升,居民收入大幅增长,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一个充满活力、富有魅力、文明富庶、和谐幸福的新台儿庄将在千年大运河畔蓬勃崛起。工作中突出四个方面的重点:

      一、发挥古城引领作用,建设特色文化城市

      台儿庄古城已经成为全市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龙头、全省转方式调结构的典范。以古城为核心,建设特色文化城市,是转型发展的目标,是跨越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建设“活力之城、魅力之城、文明之城、幸福之城”的有效途径。

      打响古城品牌。全面完成古城重建任务,充分发挥文化资源集聚效应,构筑“百庙、百馆、百艺、百业”独特文化景观和文化空间,将台儿庄古城打造成为内涵博大、品位高尚的一颗文化明珠。形成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文化遗产公园、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园等十大国家级文化品牌体系,逐步打造成世界文化遗产和国际休闲旅游目的地,叫响“天下第一庄”,让台儿庄古城名扬世界。

      推动文化繁荣。文化事业惠民与文化产业繁荣并重发展。图书馆、影剧院、文化广场、农家书屋等设施日趋完善,群众性文化活动多姿多彩,让人民的精神生活更加充实、更有品位。高标准建设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努力推进经济与文化快速融合,以最优惠的创业扶持政策,加速聚集创意人才,推动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文化高地效应迅速凸现。

      培育城市精神。充分弘扬运河文化、大战文化,努力构建城市文明;大力倡树爱国爱乡、开放包容、诚信尚德、自强不息的社会风尚,努力塑造新时代的城市精神;着力营造人心更齐、活力更足、风气更正、环境更好的社会氛围,更广泛、更深入地凝聚跨越发展的智慧和力量。

      建设魅力城市。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文化元素与城市空间有机融合,公共服务与群众需求无限贴近。未来五年,河流、湿地、湖泊纵横贯通,绿化、美化、亮化流光溢彩,古城、水城、绿城、慢城品质独特,让人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成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

      二、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增强综合经济实力
     
      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培植现代产业体系,到2016年,全区人均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等主要指标达到全市转型目标要求。

      推动服务业跨越发展。发挥古城龙头作用,着力发展旅游业,力争五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0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0亿元。精心打造功能完备、充满活力的现代服务业体系,逐步把服务业培植成支柱产业。到2016年,服务业增加值突破100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5%。

      推动工业转型发展。全面实施大项目推动计划,促进传统产业持续提升,新兴产业不断壮大,沿运经济带、经济开发区、台南工业园、文化产业园优势集聚,节能减排扎实推进。到2016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2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突破30亿元,引进投资过亿元项目20个,至少引进1个投资过30亿元的项目,培植一批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群体。

      推动城乡统筹发展。以项目引领、典型带动、品牌打造、服务保障为抓手,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市场化、组织化进程,现代农业初具规模,农村改革持续深化,惠农政策全面落实。镇域经济和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加快,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5%。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镇村规划体系进一步健全,农民生产条件明显改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到2016年,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7%,城市化水平达到60%。

      三、千方百计改善民生,全力打造幸福台儿庄

      民生问题是最大的政治,改善民生是最大的政绩。我们要更加注重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在发展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让生活更富裕。坚持富民优先,优化创业环境,增加就业岗位,让城乡居民收入增幅高于经济增幅,农村居民收入增幅高于城镇居民,让老百姓的钱袋子尽快鼓起来,过上更加殷实富足的小康生活。

      让社会更公平。坚持财政投入向农村倾斜,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让孩子们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人人享有高标准的公共卫生服务。制定农民工进城优惠政策,让农民工在住房、就业、子女就学等方面,享受与市民同等待遇。进一步健全社会救助体系,让困难家庭享有更多的生活保障、同等的发展机会。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妥善解决群众反映的困难和问题,努力维护好广大人民的权益,让老百姓生活得更有尊严。

      让心情更舒畅。切实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和环境保护,不断创新公共服务产品,设身处地解决好人民群众衣食住行方面的实际问题,让大家喝上干净水,吃上放心食品,呼吸到新鲜空气,住上舒适的房子,坐上便捷的公交。让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天更蓝、水更清、绿更浓、城更美,人民群众尽情享受更加舒心的生活。

      让百姓更安康。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高度重视安全生产,营造更加和谐的社会环境,让人民群众更有安全感。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医疗服务体系和医疗保险全面覆盖,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让广大居民生活得更加安康幸福。

      各位代表,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改善民生关键要解决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我们要心系百姓、关注民生,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要立足实际,多办实事,努力使收入更多一点,居室更宽一点,教育水平更高一点,就医环境更优一点,社会治安更好一点,让每个老百姓都拥有平实的幸福感。改善民生,促进和谐,建设幸福台儿庄,始终是政府的核心任务,任重道远,永无止境。

      四、提高执政水平,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理念,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设决策科学、作风务实、实绩突出、群众信任的新一届政府。

      坚持科学执政,增强政府决断力。切实加强学习,建设学习型政府、学习型机关,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坚持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重大决策专家咨询制度,让政府决策更加科学。

      坚持依法行政,增强政府公信力。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主动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推行政务公开,规范行政行为,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坚持务实从政,增强政府执行力。把精力集中到干事上,把能力体现到进取上,勇于夺标、创城、争名次、出经验,通过创业、创新、创优、创造,提升工作水平,确保落实到位。精减审批事项,简化办事程序,确保服务到位。强化政务督查和效能监察,对重大事项,加大跟踪督查力度,确保推进到位。强化考核奖惩,明确激励导向,建立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考核评估体系,确保执行到位。

      坚持廉洁勤政,增强政府凝聚力。全面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强化财政预算约束,严格控制支出,努力建设节约型机关。完善审计工作机制,加大政府重大投资项目、专项资金、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力度。建立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规范土地出让、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等行为。深入开展各类专项治理工作,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坚持勤俭干事,珍惜民资民力,保持清正廉洁,建设为民政府。

    2012年主要工作任务

       2012年,是建区50周年,也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至关重要。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1%,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重点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培育壮大文化旅游服务业

      紧紧围绕古城重建引领城市转型这一战略,充分发挥古城品牌优势,推动文化旅游服务业跨越发展,加快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转变。

      精心打造特色文化城市。一是全力推进古城建设。完成台湾街、复兴楼、大战遗址公园等二期工程建设,搞好精品业户招商,培育特色文化业态,举办大型演艺活动,策划组织好“五一”开城仪式,进一步提升人气、商气。二是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筹建运河文化学院,引进相关院校共建教学实训基地,聚集文化创意人才,增强产业发展活力;加强与品牌文化企业的战略合作,打造动漫设计、健康休闲、影视制作等创意产业;用好市政府转型基金,加快“非遗”博览园展馆建设,引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力办好第二届中国“非遗”博览会。三是丰富城市文化内涵。加快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提升市民文化素养和精神境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以先进的文化引领人、塑造人,营造良好社会风尚,提炼台儿庄城市精神,增强社会凝聚力。

      提升拓展旅游业。编制台儿庄区旅游规划,打造旅游精品线路,组建旅游集团,构建大旅游格局。完成大战纪念馆全景画馆改造和李宗仁史料馆搬迁,启动贺敬之柯岩文学双星馆建设,打造精品“红色游”;推动旅游线路向运河湿地、水利风景区、农业科技园、园林度假村、山村农家乐景点延伸,打造怡人“生态游”;启动建设“国家健康岛”,发展健康体检、休闲疗养产业,打造时尚“健康游”。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建成启用清御园大酒店和古城游客服务中心,加快台儿庄大酒店扩建和伦达温泉半岛酒店建设,引进一批品牌连锁酒店和娱乐企业,力争新增“二日游”标准床位2600张。开发旅游商品,引进高品位大型旅游商品购物中心,增加旅游二次消费。继续抓好“二日游”宣传推介,充分发挥景区、旅行社等市场主体作用,巩固和扩大旅游市场,逐步实现由行政推动为主向市场运作为主转变。完善景区管理,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加强从业人员培训,提高服务质量,促进旅游业持续升温。力争全年接待游客21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1亿元。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制定配套优惠政策,优化服务业投资环境,重点发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科技服务等产业,培植服务业龙头企业。规划建设港航物流中心,年内开挖三级航道,开工建设千吨级泊位和道路配套工程,打造综合性、集约化物流平台。筹建鲁南粮食物流中心,改造文化路市场,完成电子商贸城和古运建材城续建,支持企业新上服务业项目,推进大企业三产剥离工作。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2.1个百分点。

      二、加快工业转型发展

      坚持把工业转型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点,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构建以传统产业为基础,以优势产业为龙头,以新兴产业为重要增长点的现代工业体系,为全区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做大做强拳头产业。以骨干企业为依托,攥紧煤炭产业发展的拳头。在稳定现有煤炭企业的同时,鼓励企业“走出去”开拓埠外资源,加快60万吨贵州福康煤矿建设,尽快实现投产达效;积极推进45万吨贵州洱海煤矿项目,力争年内完成立项。

      壮大主导优势产业。以重点项目为支撑,着力提升化工、纺织产业。全力推进丰元化学上市,在全市率先实现突破。加快丰元化学2.5万吨精制草酸和7.5万吨草酸扩建项目建设,年内建成投产。发展高端纺织产业,完成王晁联润精梳纱和青纺联一期项目,形成20万锭生产能力。适时启动青纺联二期工程,积极引进上下游企业,拉长产业链,打造纺织产业集群。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鼓励企业加大技改投入,淘汰落后工艺和设备,使传统产业创造新优势、焕发新活力。造纸产业,整合现有生产线,年内开工建设20万吨涂布白板纸和10万吨石膏护面纸项目。建材产业,引导企业挖掘内部潜力,积极开拓市场,保持水泥稳产高效,逐步发展特种水泥和水泥制品深加工,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机械制造业,积极推进胜达机械二期,年底投产达效,加快泰德机械、新星数控机床、汉森造纸机械项目建设。

      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扶持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发展。积极推进15万吨膳食纤维项目建设,力争年内投产。加快推进王晁生物质发电、污泥发电、1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力争年内开工。

      科学规划产业布局。按照“一带三区”的要求,加快沿运经济带建设,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搭建工业转型载体。高起点做好文化产业园规划,完善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完善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引进战略投资者,打造机械制造、纺织等专业园区;加强入区项目管理,建立入区项目退出机制,积极开展二次招商,提升园区发展质量。加快化工专业园区选址论证,启动台南工业园规划建设。完善产业规划,加强产业审批和管理,落实入园优惠扶持政策,逐步推进企业“退城入园”,实现集约集聚发展。

      推动企业内涵式发展。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形成良性发展机制。注重发现和培养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建设高素质企业家队伍。鼓励企业建设研发中心,加快技术创新,积极争创名牌,提升核心竞争力。以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广数控技术,提升工业效益和安全水平。

      坚定不移推进节能减排。加强废弃资源的回收利用,推行清洁生产,重点推进栢俪源生物工程废弃物综合利用和中水回用、华锦纸业污泥综合利用等项目建设,减少工业排放,减轻环境压力。合理控制能源消耗,科学实施预警调控,开展水泥、机制纸、合成氨等高耗能产品能耗对标活动。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关停3米以下水泥磨机和小造纸、小冶炼,确保完成节能减排任务。
      
      三、扎实做好“三农”工作

      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

      深化农村改革。抓住枣庄列入“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的机遇,积极探索“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土地流转新模式,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新机制,引导土地规模经营,盘活土地资本,促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使更多的农民从土地中解脱出来,向二三产业转移。力争新增流转土地面积2万亩,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0家。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坚持项目引领,抓住国家政策向“三农”倾斜的机遇,围绕新品种、新技术和产业化经营,千方百计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扶持,改造提升传统农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争取新增龙头企业4家,增强农业发展动力。坚持典型引领,巩固壮大食用菌、甜桃、水田藕等主要农产品基地,培植蔬菜种植、奶牛养殖、苗木花卉等典型,促进现代农业水平快速提升。坚持品牌引领,推行标准化生产,新增“三品”认证3个;争取投资1500万元,发展休闲渔业项目,拓展农业发展空间。坚持服务引领,完善技术服务体系和农产品质量体系,构建农业病虫害防治和自然灾害预警应急体系,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保障农业高产稳产。

      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投资7952万元,完成高效节水一期张山子项目区、平原洼地治理一期项目和1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项目,提高农业生产能力;投资365万元,完成新沟河治理项目,提高河道防洪能力;投资700万元,完成长防林三期、湿地修复与保护、森林植被恢复等项目,改善生态环境。积极争取投资2250万元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项目和1000万元农机购置补贴,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更多资金支持。建成万年闸复线大桥,改建曹楼大桥、广济桥、黄林桥,完成台燕(子埠)路境内段改造工程,改善交通条件。深入推进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精心实施城乡土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后续工作,抓好土地复垦和新村配套设施建设。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技术,争取实施大中型沼气项目,完成1000个户用沼气池建设和45个村、2.8万人的饮水系统配套工程,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条件。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以巩固、深化、提升为重点,推动来料加工全民化、企业化、规模化,建设“台儿庄小商品加工基地”,新增特色加工专业村20个、从业人员6000人,实现加工收入1.2亿元。深入开展“阳光工程”培训,提高农民创业致富能力。建立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认真落实粮食直补和农资、良种补贴等政策,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

      四、实施大项目推动计划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大项目就是抓大发展,抓一批大项目就是抓跨越发展。把大项目建设作为推动经济加快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任务,促进经济工作项目化。

      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开展大项目攻坚年活动,集中力量抓项目、上项目。围绕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依托文化产业园,用足用好各项政策,积极争取一批文化产业项目;围绕传统优势产业升级,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工业龙头项目;围绕民生建设,科学策划一批城市建设、社会事业惠民项目。建立大项目建设推进机制,实行每个项目一名牵头领导、一支队伍、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四个一”工作机制,确保项目建设顺利进行。
      
      开展大项目招商。突出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瞄准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组织高层次的招商活动,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创新方式方法,健全产业招商机制,建立引进大项目和利用外资奖励机制,跟踪抓好在谈、在建项目,增强招商引资实效。建好全区招商引资项目库,策划包装一批重点项目,提高招商成功率。注重以企招商,以商招商,鼓励现有外资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实现增资扩股。通过动态监管、重点调度、政策倾斜,促进出口企业做大做强。力争实际利用外资2500万美元,完成外贸进出口4880万美元。

      优化项目发展环境。组建区金融办公室,拓宽融资渠道,改进金融服务,实施信贷投放考评奖励制度,加大对大项目建设的支持力度。完成农村信用社向农村商业银行改制,启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试验区创建工作。加快项目用地报批,加强用地计划管理,优先协调解决大项目用地问题。引进培养行业领军人才和一批专业技术人才,为推进大项目建设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发挥政务服务中心作用,为大项目建设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五、高标准推进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

      围绕“古城、水城、绿城、慢城”品牌,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形成独特的城市品质和个性,增强城市的承载力、竞争力和吸引力。

      完善城乡规划体系。突出“江北传统滨水小城”定位,高起点编制规划,完成城市风貌规划、控制性详规和专项规划,引领特色城市建设。完成乡镇总体规划修编,实现城镇体系规划、小城镇和农村发展总体规划全覆盖。坚持规划人大审批、社会公示制度,严把城建项目规划设计关。注重批后管理,维护规划的刚性和权威性。

      开展城乡环境整治。启动新一轮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提高城市硬化、绿化、净化、美化、亮化水平。对枣台路、运河大道、文化路、华兴路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形成一路一景的风格特色。年内重点实施枣台线泥沟镇驻地沿线、华兴路全线、台韩线枣台线交口、文化路东顺路交口等路段、节点的风貌改造和景观建设,提升区域环境品味。启动东顺路、运河北堤路城区段改造工程,畅通古城出入通道。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月河、兰祺河水系生态建设和小季河入城工程,逐步建设城市慢行系统,让现代生活变得更加绿色和谐。开通城区公交,对接BRT,方便群众出行。加快城市供水、供电、燃气管网建设,争取年底实现燃气入户,新建改造水冲公厕4座,建成城市生活垃圾中转站1处。完成棚户区改造28万平方米,全面做好去年项目接续工作,确保如期回迁。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竣工分配经济适用房100套、公租房150套、廉租房60套,改善群众居住条件。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推进城市管理综合体制改革,建立健全“以路为带、条块结合”管理模式,严格落实属地管理和“门前五包”责任制。坚持以人为本、重心下移,推进城市管理和服务常态化、规范化、一体化。坚决清理遏制违法建筑、违章建设,抓好扬尘、非法营运、乱停乱放等专项治理,营造良好的城市环境。加强舆论引导,开展市民互动共建系列活动,倡树“文明城市、文明管理”之风,努力提升城市管理软环境。

      六、大力实施民生保障工程

      始终把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摆在突出位置,坚持以更多的精力关注民生、以更多的财力保障民生,努力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推动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加快中小学标准化建设,优化配置教育资源,深化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重点办好7件实事:1.加快枣庄二中新校建设,完成主体工程。2.完成区实验小学、张山子镇中心小学、马兰屯镇道庄小学、涧头集镇新庄小学9600平方米教学楼新建工程。3.完成2所农村薄弱学校改造。4.投资456万元,按省示范幼儿园标准,新建改造6680平方米教学楼,整体搬迁区实验幼儿园。5.按省定标准完成各镇街公办中心幼儿园建设。6.区职业中专争创全国千所职业教育示范校、特色校。7.实施“名师名校长名学科”培养计划,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改善医疗卫生条件。加强城乡医疗机构管理和标准化建设,深化医疗卫生改革,强化医德医风建设,加强医疗市场监管,提升医疗服务水平。重点办好5件实事:1.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新农合制度,提高报销补偿比例。2.完成区人民医院综合改造,建成门诊楼、急救中心和内系病房楼。3.逐步搬迁区中医院。4.完成涧头集中心卫生院和侯孟中心门诊部改扩建。5.实施“名医名院长”引进培养计划,打造重点专科、名优专科。

      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创建省级创业型城市,健全城乡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全面落实救济救助政策,稳步提高城乡低保和社会福利水平。重点办好5件实事:1.实施困难群体就业援助计划,全年新增城镇就业5000人。2.完成区老年托抚中心建设。3.建成涧头集镇敬老院公寓楼,镇街敬老院全部达到省一级标准。4.加快推进区社会福利综合服务中心项目。5.建设残疾人托养和康复中心,改造残疾人危房46户。

      强化和创新社会管理。深入推进“法治台儿庄”建设,扎实开展“六五”普法,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完善治安防控网络,实施视频监控“天网”工程,深入开展打黑除恶、打痞治霸专项行动。毫不放松地抓好安全生产,突出工矿企业、交通消防等重点领域,严防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食品药品和市场监管,持续开展地沟油、畜禽屠宰、食品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添加剂等专项整治,保障群众生命健康安全。深化全民健身工程,举办中国龙舟公开赛。进一步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认真做好其他各项工作,始终保持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各位代表!我们正处在崛起振兴、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责任与重托,鞭策我们奋发有为;光荣与梦想,激励我们不懈追求!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区人民,同心同德,开拓进取,全面履行好政府职责,为建设幸福台儿庄而努力奋斗!


     
     

上一篇:2012年峄城区政府工作报告
下一篇:山亭区:隆重举行2012年新春团拜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