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网 > 新闻资讯 > 枣庄新闻 > 正文

枣庄建市50周年庆祝大会隆重举行

2011-12-31 10:32:17   来源:枣庄网整理   

     



     
      昨日上午,枣庄建市50周年庆祝大会在会展中心隆重举行。省政协副主席、省委统战部部长、原枣庄市委书记张传林,市委书记陈伟在会上讲话。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张术平主持。原枣庄市委书记郭振山,省人大常委会常委、财经委主任委员、原枣庄市委书记马金忠,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原枣庄市委书记刘玉祥,济宁市委副书记、市长梅永红,原枣庄市委常委、秘书长李庆鸿,原枣庄市市长朱关兴,原枣庄市政协主席陈传玉,市政协主席邓滕生,市人大常委会第一副主任李峰,原市委副书记张志明,市老领导杜学平、王建荣、高惠民、王海一、秦尧基、段振方、王允琳出席大会并在主席台前排就坐。
      会上还宣读了贺信、贺电。梅永红代表嘉宾在会上致辞。市民代表在会上发言。
      张传林向枣庄广大干部群众表示了热烈的祝贺。张传林说,枣庄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山川秀丽,是山东的南大门和重要的能源基地。建市50年来,枣庄历届领导班子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团结带领全市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50年来,枣庄各行各业、各条战线的干部职工,紧跟时代步伐,克服艰难困阻,在各自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50年来,枣庄广大人民群众以枣庄发展为己任,同心同德,群策群力,用智慧和汗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发展奇迹。
      张传林指出,近年来,枣庄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定不移地实施资源型城市转型战略,全面打响发展煤化工、文化旅游和加快城市建设三大战役,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业绩。今天的枣庄,是令人无限向往的旅游胜地,台儿庄古城重建成为“好客山东”重要地标文化旅游品牌之一。今天的枣庄,是全国少有、全省唯一拥有两个高铁站的城市,初步显现五大通道的交通优势。今天的枣庄,已成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省级园林城市,“老城更新”、“新城更靓”。今天的枣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安居乐业,呈现出一派政通人和、百业俱兴的繁荣景象,成为镶嵌在鲁西南大地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张传林强调,经过50年的艰苦奋斗,枣庄已经具备实现更高水平发展的良好基础和条件,完全可以在新一轮的竞争中大显身手、大有作为。希望枣庄市广大干部群众,以建市50周年为新起点,紧紧围绕建设幸福新枣庄的奋斗目标,抢抓国家和省支持资源型城市转型等一系列重大机遇,进一步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步伐,推动枣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在热烈的掌声中,陈伟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首先代表中共枣庄市委、枣庄市人民政府和391万枣庄人民,向莅临大会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
      陈伟回顾总结了枣庄建市50年的光辉历程、巨大成就和宝贵经验。他说,50年来,历届市委、市政府满怀富民强市的共同理想,团结依靠全市人民,励精图治,艰苦奋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在计划经济时期,老一代建设者艰苦创业,构建了煤炭、电力、建材、化工、机械、纺织等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奠定了枣庄工业城市、能源基地的地位。
    在改革开放时期,我们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发展的活力得到充分释放,商品供给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向总量平衡的历史性转变。进入转型时期,市委、市政府积极探索城市转型之路,谋划实施了“一个战略、三大战役”,枣庄被国务院批准为东部地区唯一的城市转型试点市,这座城市又掀开了新的一页。
      陈伟说,建市50年,枣庄经济实现历史性跨越。2011年,全市GDP、地方财政收入预计分别突破1500亿元、100亿元,增长614倍、239倍,迈上了历史新台阶。城市面貌实现历史性变化。城市人口、建成区面积、城镇化率分别增长67倍、15.5倍、3.6倍。枣庄从过去“一个岗楼两盏灯、一把花生逛全城”的矿区小镇,正在成为一座生态宜居、功能完备的现代化鲁南“门户城市”。农村发展实现历史性突破。与50年前相比,粮食产量由31.4万吨增长到193万吨,实现了人均占有千斤粮。率先实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2011年枣庄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基本实现村村通自来水、公路、电话、广播电视和互联网,广大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文化建设实现历史性提升。重建的台儿庄古城,荣膺新世纪“齐鲁文化新地标”榜首,被确定为全国首个海峡两岸交流基地、首个国家文化遗产公园、首个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今年已接待游客230万人次。人民生活得到历史性改善。今天的枣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迈上2万元大关,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高于全国1184元、全省113元;城镇居民养老保险、新农保在全省率先实现全覆盖,城乡低保应保尽保。党的建设得到历史性加强。基层党组织从1682个发展到9715个,党员从2.2万人发展到19.4万人,成为党和政府开展工作的基础和依托。
      陈伟指出,五十年的实践证明,必须走符合枣庄实际的发展之路。思路决定出路,只有结合枣庄实际选择正确的发展道路,才能把我们的事业一步一步推向前进。
      五十年的实践证明,抓住机遇才会赢得主动。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面对激烈的区域竞争,错失机遇,必将贻误发展;抓住机遇,就能加快发展;创造机遇,我们才能实现跨越发展。五十年的实践证明,实干才能兴市。枣庄的事业是干出来的,靠的是党性修养,来自于对枣庄人民的深厚感情。五十年的实践证明,惟有改革创新才有未来。只有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甘吃天下苦,敢为天下先,枣庄的发展才会有不竭动力。五十年的实践证明,党的领导是事业成功的保障。只有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引导党员干部团结一心、干事创业,才能创造经得起历史、经得起实践、经得起人民群众检验的业绩。
      陈伟强调,建市50周年,是枣庄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更是一个续写辉煌的新起点。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不移地实施城市转型这一战略,继续打好“三大战役”,积极构建富庶、宜居、文化、活力、安康的“幸福新枣庄”,力争用五年时间,主要人均指标跃居山东省中上游,跻身淮海经济区前列,在全国率先实现资源枯竭城市成功转型。
      陈伟谈到,未来我们要努力打造富庶之乡。更加注重富民优先,让创业就业更加容易,让老百姓的钱袋子尽快鼓起来,确保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高于经济增速,农民收入增幅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共同富裕。未来我们要努力打造宜居城市。坚决打好城市建设攻坚战,以棚户区改造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为突破口,让城市功能更加完善、管理更加规范、交通更加便捷,城市面貌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统筹城乡发展,加大小城镇公共设施投入,尽最大努力缩小城乡之间社会保障、基础配套方面的差距,让农民就近过上城里人的生活。未来我们要努力打造文化名城。要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特色文化城市,打造枣庄人民的精神家园。以文化产业推动城市转型,依托台儿庄古城,创建两个世界级品牌和十个国家级品牌体系,尽快把文化产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以文化事业丰富人民生活,实施六大文化惠民工程,形成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文明枣庄塑造城市精神,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丰富城市文化内涵,提升市民文明素质,让枣庄人更加热爱枣庄,让外地人更加尊重枣庄。未来我们要努力打造活力高地。坚持向改革要活力,在统筹城乡、文化建设、行政管理等方面先行先试,下大气力解决国有企业改制遗留问题,让老工业城市焕发新的生机。坚持向开放要活力,千方百计引项目、引资金、引人才、引技术,不断拓展发展空间。坚持向创新要活力,积极创建国家级技术中心、中试基地、行业标准,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推动转型。未来我们要努力打造安康家园。加强便民体育场所、设施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健身运动,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优化公共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完善全民覆盖、质优价廉的医疗保障体系,让群众小病就近看、大病治得起,人人享有高标准的公共卫生服务。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织密社会治安防控网络,让群众感到更安全、更踏实。适应被动维稳向主动维权转变的新要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畅通民意诉求渠道,积极化解矛盾,促进社会和谐,不断增强群众的幸福感。
      会后,与会领导还参观了“枣庄建市50周年暨城市转型辉煌成就展”。
      曾经在枣庄工作过的领导;市委常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市纪委、枣庄军分区领导班子成员,市政府特邀咨询;担任过副市级以上职务的老同志;各区(市)委书记、区(市)长;枣庄高新区主要负责人;市几大家副秘书长;市直各部门、各人民团体、各大企业主要负责人;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各委室主要负责人;市纪委各派驻纪检组组长;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主要负责人;先模人物代表,农民代表,市党代表,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代表,解放军代表、法官代表、检察官代表、公安干警代表,工人代表,卫生系统代表,金融系统代表,工商系统代表,税务系统代表,教育系统代表;省驻枣新闻单位负责人参加了庆祝大会。
     
     

上一篇:亿丰源生物成功在齐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托管
下一篇: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百件惠民实事”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