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网 > 新闻资讯 > 社会焦点 > 正文

“第一夫人”彭丽媛慈善路:艾滋儿童叫她彭妈妈

2014-01-17 11:32:12   来源:新京报   
      “第一夫人”的慈善之路 领导人基金

      慈善事业绝不是富人的事业,也不只是政府或慈善组织推动的事业。它是全社会共同的事业。每一个公民都有献出爱心的责任和义务。也正是这份爱心,让我们在冬天感到温暖,在绝处感到希望。

      慈善正日益地改变着我们这个世界,短短二十年,它已经取得了长足发展,比如专门从事慈善事业的组织,已发展到了50多万多家,募款数额也从最初的几千万元发展到800多亿元。

      近些年,在一些商业场合,作为中国最为知名的歌唱家,彭丽媛已经很少出现。取而代之的是,人们越来越多地看她出现在公益场合。歌唱家、第一夫人、慈善事业,几者的奇妙组合产生了神奇的化学反应,通过慈善,需要帮助的人们得到了必要的帮助,坊间也见识了这位第一夫人的善良、热情,并加深着对公益事业的理解。

      艾滋儿童的“彭妈妈”

      2011年12月1日,一则有关反艾滋病歧视的公益广告迅速传播开来。广告只有30秒,画面中几位艾滋病感染儿童羞涩地对着镜头,想要说话、但不敢开口,之后彭丽媛面带笑意地出现,带着孩子们一起说出“我们”。最后广告宣传语是:没有歧视,我们在一起。

      彭丽媛在多个场合呼吁,对于这部分孩子“伤害最深的往往是一些歧视冷漠的目光。”她探访艾滋村,拥抱那些孩子,做孩子们的“彭妈妈”,用实际行动消除着孩子们和现实世界的隔阂。

      次年,30秒的公益广告变成近6分钟的宣传片。

      彭丽媛在片中介绍着几年中遇到的艾滋儿童,她同受艾滋病影响的孩子们一起弹钢琴、唱歌、画画、踢足球,还蹲下来为一名男孩绑鞋带,画面满是温情和母爱。

      安徽男孩高俊是艾滋孤儿,也是短片中的主角之一。彭丽媛回忆第一次见这个孩子,2006年,她到高俊的阜阳老家,“他那个时候是又瘦又小,而且他和任何人不交流,不敢看对方,好像很胆怯。”

      “今年再见到他,个子高了,皮肤好了,真正改变的是他的内心,心理健康而美好。”彭丽媛用山东人特有的敞亮嗓音讲述着孩子们的变化。

      小高俊被问到最喜欢和谁在一起,天真地眨巴了几下眼睛,笑着说:彭妈妈。

      短片尾声,被问及“红丝带的工作你希望能做多久”,彭丽媛说:“只要是需要我想一直做下去。”

      公益舞台上的歌唱家

      自2007年后,彭丽媛不再参加商业演出活动,人们在越来越多的公益场合见到这位优雅端庄、永远面带微笑的中国女性。

      2007年,在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上,彭丽媛联合冯巩等其他十几名委员提交了《关于设立青少年网络心理导师新职业的提案》。

      关于她长期关注的艾滋病受影响儿童,彭丽媛并不只是探访和拍宣传片。2008年的政协会议上,彭丽媛提出了详细的措施,如:“国家应建立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未成年子女登记、上报和日常随访制度,及时了解这些孩子的心理需求并提供帮助”。“通过家庭和社区收养、家庭寄养、小家庭养育、机构供养等形式,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解决艾滋病致孤儿童的心理孤独和自卑情绪”等。

上一篇:美高官评中美军舰对峙:中方经验不足英语不好
下一篇:习近平:希望与海合会早日签署自贸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