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工厂搬迁后遗症:网吧倒闭 小宾馆再无人住
2014-01-04 11:23:40 来源:人民网
走进“黑龙江”片区的永丰商场,主要经营廉价服装,多家档口贴出“旺铺急转”的告示。一位档主卓小姐说,2013年1月份,她花了5万元转租费接手这个铺,到2013年3月份就后悔了,“每天不超过10个人进来看,一天赚不了20块钱”。工厂的外迁,危机感最强的或许并不是本地村民。一位不愿意具名的村民说,普立华的用地早年已卖给富士康,使用权限为50年,搬走之后村民分红并不会减少。因此,只有从外地来做营生的人,才会陷入坚守或离去的两难困境。对于还未离去的人来说,一个新工厂的入驻成为他们翘首以盼的事。
保安变老板神话不再
普立华大外迁后,仍留职的工人发现,附近村落中的房屋出租小广告一下子多了起来。在生村平阳中巷,清远人谢丽(化名)经营了一家改裤脚的档口。在她斜对面,有一堵张贴广告的外墙。2013年3月份起,她发现墙上的广告被撕了又贴,贴了又撕,覆盖了好几层。回忆起2006年来生村时,谢丽感慨当时的房子好难找。“上午看完一家,出去一会再回来,就被租走了。”2013年12月29日晚6时,在普立华西门的对面,有一排整齐的商铺,门可罗雀。一家挂有“成人用品专卖店”的店铺里,坐着60多岁的唐姨,她看起来百无聊赖,旁边柜架上摆着三四排避孕套,包装上落满了灰尘。
这实际上是个小宾馆。“现在的物价往上走,住宿费却一直在跌。”唐姨说。正说话间,一辆银白色的别克轿车停在门口,走下一个打扮帅气的小伙子。这是唐阿姨的儿子刘丹。只见他打开后备箱,取出一盆挂满小灯的圣诞树,摆在宾馆门前,打开灯,“这是为了增添宾馆气氛,吸引人气”。
若非介绍,没有人看得出,半月前他还是普立华的一名保安。2006年为了追随女朋友的脚步,26岁的刘丹从湖南来到张槎,在普立华穿上了保安服。前脚刚到,后脚普立华便被富士康收购,成为全球500强企业富士康科技集团旗下第九事业群——机光电事业群。彼时,刘丹周围的工友间传递着一份隐约的骄傲。不少年轻工友登录个人门户,将资料中的工作单位,改为更为洋气的Foxconn(富士康英文名)。每天出入工厂都要被人海淹没的刘丹,敏锐地捕捉到出租屋的商机。2010年3月,他从株洲老家接来父母,从本地村民手中转租了一栋小楼,改做小宾馆,白天在普立华巡逻时,就交给父母打理。
宾馆有20个房间。此前生意非常好,没有一个房间空过两天。很快,他就积累了资本组建家庭,2012年9月,他入手一台崭新的别克轿车。可惜好景不长,2013年3月份普立华大外迁后,生意便一落千丈,14个临时房一个都没人住,其中有两个临时房,超过一年没有人住过。不久,刘丹辞掉了保安的工作。“没什么方向,但反正我是不会离开这里。”他重重地吸了一口烟,望着马路对面一片漆黑的普立华,陷入了沉默。
转型背后的阵痛
在珠三角,工厂内迁不单是普立华独有的命运。放在大环境下考虑,这也迎合了当地政府对转型升级的需要。作为一家享受优惠政策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普立华账面上的“纳税过亿”,其实实收不到一半。2010年它的亩产税收仅40万元。面对普立华外迁,政府内部甚至有这样的声音——现在搬走的话,换个角度看未必是坏事。
早在2007年,佛山掀起产业转移升级风暴,淘汰了一批落后产能,改造提升一批传统产业,像“双转移”过程中便有600多家企业外迁。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韩孟告诉羊城晚报记者,从经济的方面考虑,像普立华这样的大型工厂外迁,是为了腾笼换鸟,周边的商业服务确实会受到很大影响,可以说是转型升级所要经历的阵痛。普立华外迁后数月,在“黑龙江”区域的小商贩群体中,流传着一种未经证实的说法——政府将引进韩国三星工厂入驻。这无疑重新点燃了周边居民的激情。不少外人冲着这个名头,在萧条的情况下,转租了人家关闭的店铺,觉得只要熬过一段时间就好了。
但张槎街道办相关负责人“浇灭”了这个希望。2013年12月30日,该人士告诉羊城晚报记者:“这与市政府、区政府对张槎的定位不一致,我们的招商重点是资本密集型、科技密集型企业。”离开普立华后,向南走约半公里,那里有一片还未完工的高层写字楼,建筑工人进进出出。这是一个叫“智慧新城”的项目。在官方定义中,这个重点发展新IT产业、物联网产业、智慧型服务产业、LED新材料产业的智慧新城,将是一个产业、创新、人才集聚的高地,成为禅城区的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