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网 > 新闻资讯 > 社会焦点 > 正文

媒体回顾习近平吃包子事件在微博传播过程

2014-01-04 09:46:30   来源:南都周刊   

      如此看来,新浪和腾讯两大微博平台的两个不知名账号做了集中发布,并迅速得到两大官V的迅速转发,确实值得玩味。在大众媒体介入之前,两大官V描述的“多位网友目击”及配图8张,也全部来自“四海”和“万丈”二人。

      “四海微传播”和“万丈乡愁”究竟是谁,自媒体平台上早有人表示好奇,也做了细致的考究。2013年4月“总书记打出租车”的假新闻事件中,新华社的两个微博账号,先是证实,又做辟谣,引得舆论哗然,新媒体的快速环境显然带给他们不少压力。

      但官媒团队利用微博对领导人考察活动进行“准直播”,这并不是第一次,习近平上任后,“新华视点”就基本承担了这份任务,只是以往都是在直播“规定路线”而已。它还有一位民间兄弟,做“学习粉丝团”,这两个账号对习近平外出活动的追踪配合已经相当“默契”。

      在习近平还是国家副主席的2011年11月,他曾在《学习时报》撰文“谈谈调查研究”。在那时,他就似乎为“吃包子”等亲民行为作出预告。文中说,“调研中可以有规定路线,但还应有自选动作,看一些没有准备的地方,搞一些不打招呼、不作安排的随机性调研……避免出现被调研”。

      对国家领导人来说,“走基层”是政治生涯中非常普遍的标准动作。但如何利用恰当的时机,在围观时代传播“非常规”的自选动作,“吃包子”算是一次新的尝试。

      细节挖掘战

      有分析人士认为,官V大号的具体操作可能透露出现实并非“偶遇者拍照”这么简单,但其谨慎卖萌的态度,还是成功带出“习总套餐”这个热门话题。

      习近平吃包子的3个小时后,“二两猪肉大葱包子、一碗炒肝、一碟荠菜,消费二十一元”的信息已经被记者挖出。但这远远不是该事件传播上的终结,相反,因为网民对政治新闻的各种边角料都极为热衷,该事件在网络平台和社交媒体上继续发酵。

      各大门户网站和新媒体平台迅速填充细节。在15点51分,《新京报》在自己的官方网站上发布消息,题目是《习近平用餐包子铺 消费21元》,这可能是最早作出报道的传统媒体,但是其报道载体变成了网络。

      在都市报大显身手之余,也有一些自媒体不敢落后,当天下午4点,资深媒体人@吉四六发出微博,说“现在这个包子铺已经被记者占领了。包子铺的经理在统计着记者的名片,小纸条上写了十几个了。一会儿会做一个统一的采访”。

      于是,服务员史玲玉、收银员郭雪琴和她们的副店长贺媛丽与习近平对话的几乎每个字都被写了出来,晚上七点半不到,当天的《新闻联播》还没结束,网民们都知道习近平自己掏出25元付账这样的细节了。

上一篇:全国宣传部长会议召开 刘云山要求做好工作
下一篇:辽大书记被曝配500平办公室和超标座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