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一把手怎样炼成的:53掌舵人31人有从政履历
2013-11-18 08:33:54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郭凡礼认为,有过地方工作经验的官员对基层情况了解较多、务实能力较强,其主管央企后能够带来新的作风,而跨领域的管理经验能够使领导可以不同眼光审视央企发展,为央企提供新的思路。
系统内循环
记者还梳理发现,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现任董事长芮晓武,从2000年3月起就开始在中国航天科技(15.58, 0.63, 4.21%)集团担任主要职务,最高做到副总经理;而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前任董事长熊群力,离开后继续执掌央企,目前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的总经理。
这一现象在民航和石油石化等领域同样存在。2004年8月起,中国南方航空[微博](2.75, 0.05, 1.85%)集团公司总经理一职由刘绍勇担任,四年后,刘出任东航集团董事长至今。之后,中国南方航空集团总经理的职务则由已在南航工作多年的司献民执掌。
此外,现任中国石油(7.70, 0.06, 0.79%)化工集团公司董事长的傅成玉,此前曾在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任职,还曾担任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董事长、首席执行官。王宜林在2011年4月接替傅成玉成为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董事长,而在此之前,其曾长期任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一职。
郭凡礼建议,在央企治理过程中,政府在央企领导任命过程中可以适当减少官员比例,或改善公司的晋升制度,多引入市场人才。
实际上,国资委曾多次公开向全球海选央企高管,但实际是,即便空降高管来了,也很难适应国企的行政化管理模式及与之适应的一整套企业文化。“很多外籍、外资、民营企业以及海归可能都会报名参加,但最后还是体制内的人员留任。”北京太和睿信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首席顾问陈晓军曾对媒体称。
不管是“体内循环”还是从外面调任,人事调动过程中的行政色彩是央企“一把手”中的一大特色。
据了解,在国资委网站列出的115家央企名录中,前53家企业的“一把手”(指企业董事长、党委书记及总经理)多为“副部级”。这些人一般由中组部发文任免,国资委协助考察。
“我们习惯称这些企业为‘副部级’单位,但事实上,企业是没有行政级别的,只是‘一把手’多由中组部发文任免,因此才被惯称为‘副部级’。”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部部长许保利曾向媒体如是解释。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徐华观察研究国企治理近30年,他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企业人事问题就是必须把最优秀的企业家放到合适的位子上。但国企的老总很多是官员,会被按照官员体系的运作逻辑选拔。”
一位长期关注央企竞争力研究的人士则告诉本报:“不管谁任命,‘一把手’都要对企业负责,中组部和国资委对企业的亏损也是有底线的,如果实在亏得不行,就要想办法扭转局面,可能就要合并到其他企业中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