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楼市调控政策方向初显 财政支持或再度加码
2013-11-02 16:03:06 来源:中国证券报
-
楼市“最高一课” 市场化改革方向:变抑需求为增供给
过去的十余年间,“楼市是个政策市”,这已经成为业内心照不宣的判断。如今,新一届政府对楼市调控的政策思路已经发生重大变化。据新华社消息,10月29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进行第十次集体学习时,首次专题学习住房领域情况。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的讲话中做出了“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的表态,而这也成为新一届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最高规格的正面表态。从今年年初的“国五条”之后,楼市进入了漫长的政策缄默期,连高层领导关于房地产调控的提法都鲜有见到。十八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之际,决策层这一罕见的正面表态,无疑为楼市调控长效机制释放了方向性的信号。“这意味着,此前以行政抑制为导向的政策调控方式将正式全面转向,这实际上是为未来房地产的长期政策导向定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一位负责人告诉《华夏时报》记者,“以政府与市场明确分工为思路的房地产长效机制现在已经基本定稿。”
市场之手:增加供给
与此前决策层给出的“回归房价”药方不同,在新华社报道中,习近平的讲话没有提及“房价调控”、“经济适用房”、“限价房”等过去经常出现的惯用词语,却强调了住房领域的市场化改革和经济功能。针对如何利用市场化改革解决居民“住有所居”的目标,习近平指出,要千方百计增加住房供应,加强顶层设计,加快建立统一、规范、成熟、稳定的住房供应体系。此前,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秦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上一轮楼市调控中,全国49个城市实施了限购政策,这些政策在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上取得了一定效果。但目前看来,限购、限贷的城市房价仍在上涨,这只能说明市场供应难以满足自住性需求的增长。而在此次中共中央政治局的集体学习课上,秦虹正是主讲人之一。事实上,楼市调控自限购政策执行以来,业内各方认为诸如多套住房、自住性需求中的改善性住宅等问题,实际上可以通过市场的手段加以解决,而不是单纯地采取一刀切的限购、限价办法。
“目前,出现房价明显上涨的主要是一线城市和二线热点城市。”根据秦虹的分析,在这一轮房价上涨中,投机投资性需求不再是主要推手,更多的是源于自住性需求。数据显示,今年9月份,一线城市的新建商品房库存进一步降低,四个一线城市的住宅库存从年初的22.7万套下降到了目前的19.98万套。值得注意的是,在增加供应方面,北京在不久前刚刚出台的“京七条”中,就提出了要在今明两年推出“自住型商品房”7万套,售价比周边商品房低30%左右。“若北京这个目标达成,供应量足以对京城楼价造成明显影响。”中国房地产学会副会长陈国强表示,北京新出台的“自住型商品房”,或许是房地产市场化改革的“先行版”。
首提“福利陷阱”
虽然没有明确的“降房价”目标,但习近平对“以政府主导的保障性安居工程体系和以市场为主导的市场体系”的顶层设计态度坚决。按照此前公布的“十二五”规划,未来五年全国将建设城镇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3600万套,到2015年全国保障性住房覆盖面达到20%左右。而在此次集体学习中,习近平重申了这一任务,并指出这是政府对人民作出的承诺,要全力完成。不仅如此,在习近平的讲话中,他首次提到了住房保障中的福利陷阱。“现在保障房制度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分配问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负责人表示,由于保障性住房并未完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许多低收入人群仍望房兴叹,而保障性住房存在的套利空间则被资源易得者占据。事实上,据记者调查了解,目前各地的公务员和央企国企职工总能通过各种渠道以超低价享受定向经适房的“豪华福利”,然后进行高价出租或出售。“目前,可以一次性出售的保障房在分配及二次入市的管理上,政府还没有一个有力的措施或手段进行管控,使得很多保障房最终变成权力寻租的渠道。”陈国强称。
上一篇:解放军大批军车伪装成民用车 快速向集结地机动
下一篇:老人不识习近平问怎么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