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昨日气温达41.6℃历史极值 水泥路面74.4℃
2013-08-10 14:48:35 来源:钱江晚报
误区2:只有在室外才会中暑
刘毅华说,虽然在户外的曝晒时间过长,很容易引起中暑,但并不意味着只有在高温的室外才可能中暑。在室内,如果通风透气不足,湿度太大,同样也会使人中暑。
"由于气温在35~39℃时,人体2/3余热通过出汗蒸发排泄,"他说,"此时如果周围环境潮湿,汗液则不易蒸发。"
误区3:穿得越少越凉快
刘毅华说,很多人认为,天热时,衣服少穿一点更凉快。其实不是。"在盛夏季节,最高气温一般都接近或超过37摄氏度。"他说,如果大部分皮肤裸露在外,会更多地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热量,散热反而更慢。"因此,越是暑热难熬之时,越不应赤膊,女性也不要穿过短的裙子。"
对于户外作业人员,除了要注意及时补淡盐开水,还要注意衣服不要穿得太少,最好穿长袖衣服和长裤,并要记得戴帽作业。
提醒 中暑后少吃生冷瓜果
刘毅华说,中暑的人应该采取少量、多次饮水的方法,每次以不超过300毫升为宜。因为,大量饮水不但会冲淡胃液,进而影响消化功能,还会引起反射排汗亢进。结果会造成体内的水分和盐分大量流失,严重者可以促使热痉挛的发生。中暑的人大多属于脾胃虚弱,如果大量吃进生冷瓜果、寒性食物,会损伤脾胃阳气,使脾胃运动无力,寒湿内滞,严重者则会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中暑后应该少吃油腻食物,以适应夏季胃肠的消化功能。人们中暑后,暑气未消,虽有虚症,却不能单纯进补。如果进补过早的话,会使暑热不易消退。
专家提醒:该出汗时就出汗 刘毅华说,要预防中暑,首先要有"该出汗时就出汗"的意识。因为一来出汗可以带走热量,汗液在排出的过程中既可带走环境高温带来的热量,又可带走自身运动产生的多余热量;二来出汗可以排泄废物,因为汗液含有大量新陈代谢的废物,随着自身流失,废物也随之排出体外;三来出汗可以保护皮肤,因为汗液中含有"乳酸",它与皮脂腺分泌的脂肪酸结合之后,能够形成天然的杀菌剂,防止细菌侵袭,保护了皮肤,减少疾病。
"然而,如今长期在空调房间工作的白领,本来平常就已缺少锻炼,缺乏出汗的机会,而到了该出汗的夏季也不经常出汗,人体汗液不能正常排出,也就无法散发身体所负荷的热量,极易发生中暑。"他说,而且,汗腺不畅就等于丧失了一条重要的排毒管道,也就失去了一道免疫防病的重要防线。
在今日出版的《美食导报》19版"食疗餐单"中,广东省中医院内科主任毛炜医师为读者解读防中暑的食疗要点并制定"预防中暑一周餐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