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从今天起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制
2013-07-20 09:15:29 来源:人民日报
-
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3年7月20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
央行决定,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由金融机构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取消票据贴现利率管制,改变贴现利率在再贴现利率基础上加点确定的方式,由金融机构自主确定。对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不再设立上限。央行决定,为继续严格执行差别化的住房信贷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暂不作调整。
央行表示,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制后,金融机构与客户协商定价的空间将进一步扩大,有利于促进金融机构采取差异化的定价策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有利于更好地发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作用。
此前,国务院办公厅7月5日发布的《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要求,“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更大程度发挥市场在资金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仅过了半个月,中国人民银行就于7月19日晚间宣布,自7月20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由金融机构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
这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又一重要里程碑,对于促进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为何此时放开利率管制
“通俗地说,利率市场化就是利率水平由市场上资金供求关系而不是某个管理机构来决定”,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说。
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始于1996年,目前,央行仅对人民币存款利率上限和贷款利率下限进行管理,商业银行在此前提下可以自主决定利率浮动的水平。去年6月和7月,央行进一步扩大了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其中贷款利率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7倍。
“总体看,我国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宏微观条件已基本具备”,在谈及此次改革的背景时,央行有关负责人分析,“从宏观层面看,当前我国的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价格形势基本稳定,是进一步推进改革的有利时机。从微观主体看,随着近年来我国金融改革的稳步推进,金融机构财务硬约束进一步强化,自主定价能力不断提高,企业和居民对市场化定价的金融环境也更为适应。”
实体经济能否受益
“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制,有利于促进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连平认为,一方面,贷款利率下限取消后,大企业和资质较好的中型企业在与银行议价时将更占主动,有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在当前经济运行存在下行压力的背景下,此举有利于发挥‘稳增长’的作用。”
另一方面,由于取消贷款利率下限后,大中型企业议价能力增强,而小微企业贷款利率通常能上浮10%—30%,这样一来,银行将会把更多的信贷资源转向小微企业,有助于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而千千万万小微企业发展好了,就会为增长和转型装上更多“助推器”,打开更广阔的就业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