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网 > 新闻资讯 > 社会焦点 > 正文

李克强:发展家庭农场 支撑新型城镇化

2013-04-01 10:16:12   来源:新华网    
      土地也能产黄金——从李克强总理考察家庭农场看现代农业发展新趋向

      3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来到江苏常熟古里镇田娘农场,考察家庭农场发展情况。李克强总理考察中的讲话释放出重要信号:通过股份合作、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等多种形式发展现代农业是大方向,会对新型城镇化形成有力支撑。

      “总理的鼓励和肯定,让我们干农业劲头更足,感到农民更有奔头”
      “28日上午,总理沿着田埂走进了田娘农场的麦田。”田娘农场负责人高健浩回忆说,“他蹲下来详细察看着麦情,从麦苗长势到小麦强筋弱筋,从翻地到种地用工用时,问得十分细致。”
      “看得出来,总理是农业的行家,对农民有感情。”高健浩说,“他对我个人也很了解。他对我说:‘我知道你的经历,我们都当过大队支书,你多讲讲有什么困难,需要什么政策支持。”
      “总理最关心的还是家庭农场的组织和经营情况。”高健浩说,“站在田埂上,从土地流转到家庭农场,还有农机合作社,总理问得十分细致,一谈就是半个多小时。”
      8年前,高健浩带领一班人干起了农场。他为自己的农场起了“田娘”这个名字。高健浩说,意思就是“大地母亲”。
      如今的田娘农场,直接经营面积2050亩,还与37个家庭农场实行产业化合作经营面积4800亩,形成了“公司+家庭农场”的新型发展模式。去年,田娘农场实现经营总收入2500多万元,同比增长30%。
      “我对总理说,现在农场只种粮食,合作社负责服务,公司组织产业化经营。现在田埂打掉了,用上大机械,产量和收入都上去了。”
      李克强总理听后很高兴:“土地也能产黄金,但是小块地不行,要靠大块,一户农民一亩三分地那能行吗?”
      “这话说到了我们心坎里。三十多年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了农民积极性,可后来由于地块小效益低,很多农民撂荒土地外出打工,结果‘田地荒的人家有钱,田里种得好的人没钱’。我们因此搞起了家庭农场。”高健浩说,“总理的鼓励和肯定,使我们心头更亮堂,劲头更大了,感到农民更有了奔头。”

      “总理的讲话指明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方向”
      李克强总理在考察中指出,家庭农场、股份合作、专业合作等适度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载体,它代表着一个大方向。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发展,中国农业已到了一个新的历史关键点。一些专家认为,总理在考察中的这些重要讲话,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着眼于破解当前农业发展中的一系列难题,着力推动传统农业的再造和提升。
      江苏省农委农经处处长肖延川说:“家庭农场以一个家庭所能顾及的范围为限,实现规模经营与精细化管理的有机结合,达到效益最大化,不仅改变着农村老龄化、农户兼业化等问题,也避免了规模小而无效、规模大而不精的双重弊病。”
      在先行探索地区,“中国式”家庭农场已然初显成效,最显见的是,实现了规模化种植、机械化耕作、集约化经营,显著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农民的收益。
      古里镇党委书记曹国芬介绍,根据对当地社会化服务能力的测算,农民人均可种70亩地、夫妻两人可种植100多亩。该镇家庭经营的农户,6成左右经营面积正是100亩到200多亩。

上一篇:新城镇化发展规划将出台 近百余县欲撤县设市
下一篇:陕西阿房宫景区建成13年未获国家文物局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