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网 > 新闻资讯 > 社会焦点 > 正文

今天的中国更需要凝聚社会共识

2013-02-25 10:03:34   来源:北京日报   


      围绕社会现象、热点事件,舆论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对公众形成什么样的社会观感和行为倾向往往有关键性影响。“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的这句话,其实很值得新闻媒体时时自省。必须正视,如今,在浮躁的舆论生态中,部分新闻媒体“探究事实,多方求证”的基本功在退化,先入为主贴标签、编故事,迎合社会情绪站队之风却见长。一事当前,常常不是静下心来纾解矛盾、促进不同群体间相互理解相互尊重,而是围观起哄、煽风点火、加深误解、扩大对立。比如,我们看看近几年有关医患纠纷的报道,从“产妇少送红包肛门被缝”,到“8毛钱治好10万元的病”,再到“医院见死不救男婴身亡”,这些轰动一时的新闻事件尽管后来均被证明其间多有不实之辞,但当真相大白之时,恶劣影响已难以挽回,负面印象已难以逆转。近年来,医患关系紧张,伤医血案频发,患者下意识就想着医生要敛财,医生下意识就想着患者要闹事,这种不正常的心理,有多少是源于对看病难、看病贵的现实忧虑,又有多少是源于那些不专业、不客观,情绪化甚至妖魔化的报道?媒体人不能不深思。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舆论监督是媒体的天职。应当说,现阶段,我们依然需要继续畅通表达的渠道,努力给予舆论监督切实有效的保护。但这同时需要新闻媒体以及媒体人更加严格地遵守职业准则,更加注意把握好尺度、边界,科学监督、依法监督、建设性监督。换句话说,既然是监督,当然有揭露、有批评,会让一些部门、一些人不舒服,但无论批评谁、批评什么,都要以专业精神实事求是、就事论事,而非为了批评而批评,甚至置媒体公信和社会责任于不顾去炒负面、博眼球。“老人摔倒扶不扶”的争论的确火热,但不能因此预设立场,满眼全是“社会道德滑坡”;问题奶粉、地沟油的出现的确惊心,但不能因此乱打杀威棒,不管三七二十一先都给扣上有毒食品、黑心商家的帽子。新闻媒体需要呈现的是一个复杂而真实的中国,其中肯定包含假恶丑,但真善美特别是对真善美的期盼一定是主流。

      一个国家要发展进步,离不开健康主流思想来引领。一个社会要和谐稳定,必须靠良好舆论环境来支撑。今天,正在剧烈转型的中国,正在进入“陌生人社会”的中国,比任何时候都需要成为一个整体,用“共同价值”、“共同意识”筑牢发展大厦的根基、加固相互信任的链条。多一些“正能量”的传递,多一些“最美”的张扬,让大家一起为宏大的“中国梦”,也为每一个人的点滴幸福而努力,这是新闻媒体的职责与使命。

上一篇:连战抵京“走春访旧” 今晤习近平
下一篇:习近平 依法治国 依法执政 依法行政共同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