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一起特大跨国电信诈骗案的黑幕
2013-01-26 16:11:13 来源:新华网
骗术五花八门 手段防不胜防
一个简单的诈骗电话背后,为何有如此庞大的组织?重庆渝中区公安分局局长汪绍敏告诉记者,当前电信诈骗往往是跨国犯罪,网络公司负责网络通讯,境外的电话公司负责指挥转账汇款,境外的财务公司负责转取赃款,形成严密的网络。
不法分子的手段不断翻新,从过去冒充公、检、法部门和电信、银行等单位工作人员,发展到冒充社保医保、电力、有线电视公司工作人员;诈骗的由头包括手机短信中奖、提供六合彩特码、汽车退税、银联卡异地消费、社保卡被透支、电话或有线电视欠费等多种。
受害人一旦去咨询,就会被一步步转接到“公安局”等处。那里的工作人员会以严厉的口吻称受害者遇到了麻烦,必须转账汇款来解决。
“在受害人的手机屏幕上,骗子们的电话号码可能和法院或社保局的便民热线完全一样。”办案民警说,不法分子往往使用VOIP电话制造虚拟的网络电话号码,对受害人进行群呼。尽管电信诈骗的成功率并不高,但只要有一小部分人上当,就能获得不菲的非法利益。
防电信诈骗亟需构建个人信息“保护伞”
面对花样翻新的电信诈骗手段,如何防止落入陷阱?
重庆市公安局刑警总队副总队长郑孝强说,市民应加强防范意识,不论犯罪手段如何变化,最重要一步仍是要求受害者汇款转账。市民遭遇可疑电话和短信时,首要要分辨对方是否有利可图,涉及资金安全时多与亲友沟通,情况不明时要到公安机关咨询,就能有效避免上当。
把好个人的“网关”也是防止上当的关键。办案人员介绍,现在有一些利用网络进行电信诈骗的新招数,例如诱导受害人开通网银,再以网银转账的方式逃避银行柜面的堵截;还有一些诈骗是诱导受害人安装远程操控软件,以此划转受害人网络账户中的资金。
专家认为,泄露个人信息是滋生网络诈骗的温床。重庆市公安局刑警总队副总队长唐列认为,泄露公民信息的违法犯罪行为不但流动性大,而且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完整,应尽快修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出台相应司法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