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经济率先呈U形反转之势
2013-01-17 11:49:23 来源:南方日报
调结构
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先进制造业成新增长点
“国际竞争历来就是时间和速度的竞争,谁动作快,谁就能抢占先机,掌控制高点和主动权。”习近平总书记在广州主持召开经济工作座谈会时的这句话,将引领全国坚定不移推进经济结构调整。
正是由于早调整、早应对,广东不仅顶住了经济下行的压力,经济结构调整继续推进与深化。
过去一年,尽管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重重考验,广东始终坚持以调结构促转型的主线,利用经济周期波动和国际市场的“倒逼”机制,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从经济数据来看,广东转型升级成效日趋明显和不断提升,第三产业比重继续提高,先进制造业成新增长点,区域发展更加协调。
前三季度,广东三次产业结构为4.9∶49.7∶45.4,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同期(44.5%)提高0.9个百分点。得益于金融保险、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研发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的较快发展,前三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增幅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幅1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中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金融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业和软件业增加值的增速分别高于整体服务业4.8个、2.9个和1.5个百分点。
高技术制造业、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相对较快,占工业比重继续提高。前三季度,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幅(10.9%)高于规模以上工业3.3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23.2%)比2011年上升1.3个百分点。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增幅(7.8%)高于规模以上工业0.2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47.9%)比2011年上升0.2个百分点;其中汽车制造业增长11.1%。
随着“双转移”的深入推进和粤东西北产业发展新格局“落子”逐步到位,粤东西北地区工业化进程加快。前三季度,粤东、粤西和粤北山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比全省高10.0个、3.3个和2.6个百分点。东、西、北地区的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幅分别比全省高3.1个、2.4个和0.9个百分点。“双转移”加快推进,前三季度36个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区完成工业增加值504.10亿元,同比增长21.8%,增幅高于同期全省工业水平14.2个百分点;前三季度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84.7万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6%。
惠民生
财政投入大幅增长
社会保障水平继续提高
尽管面临经济下行,财税收入增幅大幅下降,政府钱袋子紧缩,但财政仍在不断加大保民生保重点的投入力度。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前三季度,广东财政用于科学技术、住房保障、农林水和城乡社区事务的支出分别增长59.2%、46.5%、39.2%和38.1%。
在各项民生优惠政策的推动下,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受工资水平稳步提高、政府大幅上调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最低生活保障金标准等拉动,居民收入水平再上新台阶。前三季度,城镇单位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同比增长1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累计22948.66元,增长12.8%,增幅创2009年以来同期新高;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5%,增幅同比提高3.1个百分点。高低收入差距收窄,最高20%收入户与最低20%收入户收入差距由上年同期的5.93∶1缩窄为5.17∶1。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累计8746.8元,增长14.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1%,增幅高于城镇居民收入;预计全年突破万元大关,增长14%左右。
同时,社会保障工作稳步推进。至9月底,全省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增长20%、28%、9%、4%和8%,五项保险的参保人数和基金累计结余分别占全国的1/8和1/7强,继续居全国首位。退休人员待遇水平不断提高。目前,全省企业退休人员的月均基本养老金达到1821元,比去年调整前提高171元。全省职工医保、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支付比例分别平均提高到87%和72%;最高支付限额平均分别提高到30万元和17万元,并逐步缩小实际支付比例与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