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官员财产申报:配偶职业也要申报
2013-01-14 15:08:24 来源:北京晚报
配偶子女房产也要申报
2012年,香港政府新班子上任40天后,便公布了行政长官及行政会议成员的利益申报资料。这些物业和财产的清单相当详细,除了官员在香港的透明资产、海内外的财产亦有包含,比如现任政务司司长林郑月娥在英国有3套物业,工联会荣誉会长郑耀棠的太太在广东中山市拥有4个物业等。
香港官员的财产申报制度是1998年9月推行的,政府高官及副手、行政会议成员等都要申报,部分高官配偶还要申报职业。
申报主要涉及两类人员。一是香港政府的问责高官,也就是各司局的第一把手。这些人是香港行政会议的官守成员,因此要申报财产,并且资料是对外公开的。这类官员的财产申报由来已久。在回归之前,行政会议的正式名称是行政局。行政局由社会知名人士组成,他们讨论香港的公共政策,给港督提供建议。香港政府还可以透过这个机构来增加政府施政的社会认受性。这个智囊机构权力极其大,为了保障公众利益,香港政府要求行政会议成员均须进行利益申报。
根据去年的申报结果,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张建宗拥有8处房产居于榜首,他共申报8处房产,其中7处为其妻子拥有;特区行政长官梁振英拥有6处房产排名第二;政务司司长林郑月娥、教育局局长吴克俭各拥有4处房产,并列第三。
另据香港屋宇署发现,发展局局长陈茂波妻子公司持有的两个住宅单位,有违规改建问题。这两个住宅单位分别位于九龙大角咀、油麻地上海街。目前,屋宇署已向业主发出清拆令,要求在60天内纠正。
除了行政会议这个最高智囊团,“三司十二局”的司长及局长亦须每年都申报利益,要求与行政会议成员相若。不同的是,主要官员需要披露配偶的职业。如财政司司长曾俊华,妻子为专科护士。近半高官的妻子都为家庭主妇。
负责监管公务员的政制局规定指出:“主要官员须申报其投资和利益,以维持公众的信任和信心。”其中提及的利益包括房产、公司持有者身份;及持有任何公司股本1%以上的情况,包括上市和非上市公司。
以港府主要官员利益申报表格为框架,不同政府团体的主要成员都需要公示其利益相关方。例如餐饮业负责审查酒牌的委员会成员,需要申报本人或直系亲属有无持有食肆、会所和经营酒类商店。
严惩“遗漏申报利益”
去年5月,香港特区地政总署助理署长樊容昌,月薪超过12万元。1987年至1995年,樊曾任政府产业测量师及高级产业测量师。其间,樊对自己持有物业的情况隐瞒不报,向政府申领“公务员自行租屋津贴”,骗取公帑160多万元。十几年后东窗事发,廉政公署去年将其拘捕。此人除需赔偿政府360多万元外,更有可能被追加处罚,损失700多万元的巨额退休金。
案中所指“自行租屋津贴”,是港府为公务员每月发放的实报实销津贴,涵盖物业租金及管理费等。依照公务员条例,若此案被判定为性质严重的不当行为或刑事罪行,樊将自动丧失所有退休金。
多年前的前财政司司长梁锦松事件,就是因为梁知悉香港政府即将加税而在新政策公布前提前买车,而且没有按规定进行利益申报,因此他引咎辞职。
据资料显示,特区公务员的纪律处罚个案数据库中,虽没有“遗漏申报利益”这项分类,但大量案例都涉及“利益申报”问题。一名高级公务员“引导”项目承办商,将政府合约判给亲属拥有权益的公司,并要求承办商雇用其家人。当事人被法院裁定“行为失当”罪名成立,罚款60万港元;香港特区政府产业署某要员批核亿元政府合约时“以权谋私”,被判刑两年半。被告受雇于产业署时,将逾1.57亿元的政府物业管理合约,批给家人开设的公司,而没有申报有关利益冲突。
据特区政府统计,过去5年间,香港共有35个经正式纪律处分的个案,涉及利益申报问题,包括员工向下属、同事或有公务往来人士借贷、收受承办商金钱上的利益或馈赠等。当中6人遭革职、4人遭迫令退休,其他则被处以谴责、严厉谴责或其他处分。
资料
关于“利益申报”
1.定义
“利益申报”,是指具体的个人或组织在社会活动中涉及己方利益时,客观主动向上级或者主管部门或特定组织呈报,避免引致利益冲突和利益输送的结果。
2.应用法例
以特区行政长官为例,目前对其“利益申报”查核与规管,可以参照香港特区《防止贿赂条例》第4、5及10条。《防止贿赂条例》第4及第5条订明,如行政长官向他人索取或接受利益,以作出或不作出与其行政长官身份有关的作为,或向他人提供协助以促进、签立或促致合约,则属违法。第10条规管有关维持高于与其公职收入相称的生活水平,或控制与其公职收入不相称的财产的有关事项。
上一篇:朝鲜真的马上要进行核试验吗?
下一篇:福利院空壳17年 揭阳“借孤儿”不缺钱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