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网 > 新闻资讯 > 社会焦点 > 正文

事业单位养老金双轨制改革遇抵触5年无果

2013-01-08 13:23:07   来源:腾讯   

    双轨制必须破除,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进入空前困难期
      南都:在去年关于养老的讨论中,养老双轨制也是争议较多的话题,你怎么看?
      郑秉文:事业单位养老改革,破除养老双轨制,是养老体制改革的重要部分,但是想要单独进行改革已经是不可能的了。
      为什么这么说?这次提出改革是2008年2月的国务院常务会作出的决定。到今天,也就是2013年1月,事业单位养老改革就提出来整整5年了。5年了没有改,为什么,因为没有一个一揽子的改革方案,没有一个顶层设计,否则,事业单位一改,养老金就降低了将近一倍,显然有抵触情绪。而且5省市试点,被试点的不是高等院校就是科研单位,知识分子成堆的地方,冒着知识分子跟国家对立的风险,不利于改革的稳定推进。能不能给他替代率高一点啊,高了那不就等于单独建立制度了么,那还改什么。
    所以我强调顶层设计,是因为现在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要单独改革哪一方面都不太可能了。2012年,有4个大讨论,提高退休年龄,养老保险基金投资体制改革,隐性债务18万亿的争论,事业单位养老改革的争论,每次讨论都不了了之。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进入了空前的困难期,我相信类似的讨论在未来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密集。但是改革也越来越难了,任何一项改革,单独拿出来,都难以改了。比如,要提高待遇水平和替代率,正确的办法是为事业单位建立职业年金制度,以此把降下来的补上去。但是,目前的企业年金制度还不完善呢,存在那么多的问题,怎么能用它来补偿事业单位的下降部分呢?它发挥不了这个作用呀。所以,事业单位改革牵涉到其他改革。
      南都:养老双轨制如果不改革,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郑秉文:互联网上出现的反对延迟退休改革的理由之一就是针对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双轨制”。由此看来,事业单位改不改革,已经不是一个局部问题了,而已成为了一个标志性的东西,即使跟它没有什么直接关系的改革,也要把它拿出来成为了一个象征。所以,事业单位改革将成为未来社保改革的一个前哨阵地,又是一个“缓冲地带”,后面还有公务员养老金制度改革的难题。一旦事业单位的改完了,公务员的改革问题就会凸显在网络舆论的风口浪尖上。
      所以,我主张有一个顶层设计,事业单位和公务员一起改,社会改革,肯定要有阵痛,但要减少阵痛的次数,两次就疼一次吧,早晚的事。就社保改革的群体来讲,这个群体是社保改革的最后一个堡垒。但是一定要有一个完整的案头设计,不能像上世纪90年代初期事业单位改革那样,2000万事业单位人员改革目前就处于这个“半拉子”改革陷阱里面,20年了,前进不行,后退不得,他们自身做出了贡献,但却依然是改革的一个靶子。20年前可以没有顶层设计,可以摸着石头过河。现在不行了,不是那个时代了,即使20年前,也不是所有的改革都可以摸着石头过河予以完成的,2000万事业单位人员改革流产就是一个明证。
    专题结束语
      任何改革都难以单兵突进 顶层设计考验政治勇气和智慧
      新年伊始,南方都市报时局版推出“展望2013”政经专题报道,探寻改革动力,凝聚改革共识。这组专题先后推出顶层设计、城镇化、社会法治、国际贸易、财税改革、食品安全、社会保障等七篇国内权威专家访谈,这些领域既是改革进入深水区后不得不面对的难点问题,同时也是破解社会发展瓶颈,激发持续发展潜能的关键所在。
    与三十多年前的改革开放初始阶段不同的是,如今的改革需要面对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平衡,需要承接和改进以往发展形成的不合理制度格局,更需要凝聚推进下一步改革的共识。在这组采访中,很多领域的权威专家不约而同地提到了“顶层设计”这个概念,这也正是前不久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的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问题。
      显然,如今任何一项改革都难以单兵突进,任何一个领域的发展都与其他领域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都需要其他领域的改革提供制度支撑和协同配合。比如,城镇化离不开土地制度和户籍制度的改革,而破解地方土地财政依赖的前提又需要财税制度在分税制方面开出良方。再比如,收入分配改革离不开初次分配中的土地、资源等生产要素改革,同样也离不开房产税、国有企业红利充实社保基金等再次分配领域的改革。
      改革已经形成环环相扣、彼此嵌套的复杂格局,如何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突破口,如何谋划制定好改革的顶层设计,考验的是新时期推进改革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正如曾参与二十年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设计的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张卓元在接受南都记者开篇专访时所言,“要打破改革怕得罪人的惯性”,“形势比人强,它会逼着你走”。
      值得期待的是,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不远的将来,新一轮改革的总体方案、路线图和时间表都将呈现在人们面前,这将为中国未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上一篇:山西耗资8.5亿监控系统未监测到苯胺泄露
下一篇:河南兰考6名官员因孤儿所火灾事故被停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