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周口平坟增加3万亩地建机场要1.5万亩
2013-01-03 09:36:28 来源:河北新闻网
平坟的逻辑与账本
周口素有豫东粮仓之称,2011年,周口市粮食产量为74.7亿公斤,位列河南省第一位。但这个第一却是来自高密度的人口分布。周口全市人口1238万,耕地总面积1200多万亩,人均耕地不足1亩。而据2009年的数据,周口市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纯收入均居河南省倒数第一位。
郑风田说:“这反映出靠种地是挣不了钱的,也增加不了GDP。所以,周口市官员所称的用地方式转变就是把农用地转变为工业用地,进行招商引资,创造GDP。”
2012年5月,周口市市长岳文海在其发表的一篇名为“加快转变土地利用方式,奋力推进富民强市新跨越”的文章中写道:当前全市正处于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关键时期,一批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重大项目急需落地。可以预见,“十二五”期间,全市建设用地需求将集中喷发,建设用地供求矛盾将更加突出,土地问题将成为贯穿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始终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
而在同月周口市人大所通过的《周口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则可以看到:在“十二五”期间,包括建成周口通用机场,周口至南阳的高速公路,建成中心城区至项城、淮阳、西华的快速通道……
其中,仅机场建设就需要用地1.5万亩。
而按照河南省的要求,《周口市土地整体利用规定》确定,周口的耕地保有量到2020年增加7500亩。如此,保持粮食增长需要地,城市建设需要地,招商引资也需要地,周口市对土地之渴求可见一斑。
所以,外界普遍认为,周口市积极平坟,并不是为了复耕,而是以增加用地的方式,利用我国土地管理规定中的“增减挂钩”条例,将增加的耕地转变为建设用地。而在2011年9月,国务院发布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允许河南探索开展“人地挂钩”政策试点。比起过去只能在县域内进行的“增减挂钩”,新政最大的突破在于,允许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的跨县流转。
2012年11月,周口市一下辖县负责人向媒体表示,该县平坟所增的3000多亩地,已经作为“新增耕地”呈交周口市,由其统一向河南省国土资源厅申请“增减挂钩”指标。
如此一来,周口市借平坟复耕增加的3万亩耕地,很快便可以“置换”出3万亩建设用地。
周口市国土资源局一名官员向媒体表示:“现在(将平坟复耕所得的3万亩耕地)全都作为新增耕地上报省国土厅了,但不知是否会得到批准……多少批一些也是好的。”
周口市是整个河南的缩影。
直至2010年,河南城镇化率只有37.7%,远低于全国49.68%的平均水平,居全国倒数第五位。城镇化发展需要土地,尤其是可做工业、房地产开发的建设用地。
而出于保粮考虑,近年来,中央批给河南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每年只有25万亩左右,而根据河南自身的建设规划,其每年土地指标缺口在50万亩以上。
郑风田说:“传统的土地复垦、土地整理在河南已空间不大,平坟复耕、建设农村新社区让农民‘上楼腾地’便是政府能找到的不多的办法之一。这就是所谓的活人与死人争地。”
公墓与农村新社区
“建公墓是把死人集中起来,建农村新社区则是把活人集中起来,两者都是为了争地。”
2012年12月29日,记者来到了朱集村新建的双龙湾公墓。公墓位于朱集村东北面,占地约60亩。这个作为平坟复耕的配套公墓,是从当地农民手里征收农田建成的。
墓园里每块墓地约1平方米,售价500元。
记者看到,墓园里已经有了一些坟,而在公墓正中央,有一个坟墓与其他不太一样,它两边的间距比其他墓要宽一些。一名不愿具名的朱集村村民对记者说:“那是村长朱伟父亲的坟。全村就这一个坟不需要平,而公墓就是以这个坟为中心围起来的。”
而在墓园西面一公里远处,是正在建设中的农村新社区。在那里,几百栋两层楼的混凝土架构的小楼房已经初具雏形,这些楼房由当地政府投资建设,样式统一,显得排列整齐。记者看到,一些正在修建或装修,而有一小部分已经有村民入住。
据河南官方发布的数据,河南省内已经“初步建成新型社区近300个”。这便是此300个中的一个。
当地的一名村民对记者说:“入住前要向政府购买,一栋要十多万,不够钱的话,也可以分期付款。现在入住的村民还不太多,但等建好后,政府会采取方法让农民入住。”
而对于已经平掉的祖坟,这名村民说:“平坟平的只是坟堆,并没有将地下的棺材和尸骨挖出,如果将来政策变了,估计很多人会重新把坟堆起来。很多人都在观望。”
上一篇:北京异地高考方案只字未提本科开放时间
下一篇:伊朗跨年军演 新型导弹驱赶外国侦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