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红会被指逼医院捐款换取器官捐献资源
2013-07-08 09:27:01 来源:新京报
“器官捐献工作刚起步,财政没有投入,红会也拿不出这笔钱,只有跟移植医院商量,他们做器官移植手术也是赚钱的”,刘文华强调,没有平均每例捐献5万元之说,每个捐献者救助金额有很大不同。
刘文华介绍,对医院的每一笔捐赠都有正规发票。至于家属接受的救助与医院捐赠数额,是否能一一对应,刘文华称,每例捐献协调工作需要成本,因此,医院的每笔捐赠款,平均比实际救助款多出5000元左右。
“这个方式他们之前都是认可的,我可以把所有票据复印一份,给他们查。”刘文华说。
此外,他认为,器官捐献的救助捐款公开机制,需要慎重,“不能让公众误认为,身后捐献器官,家属就可以得到现金补偿”。
刘文华否认红会只募捐不做事的说法,他说,“现在捐献者少,是社会环境决定的”。
电脑分配挑战潜规则
为改变以权钱获取器官的潜规则;卫生部研发计算机分配系统;但2/3器官仍在系统外分配
在器官源稀缺的当下,由于分配环节上存在人为干预,就容易产生灰色的利益交换,而事实上,相关乱象也时有发生。
为解决这些乱象,2009年,卫生部委托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的研究人员,研发一套自动分配器官的计算机系统,以做到器官分配的公平、公正,期望改变器官移植领域背后,被公众质疑的“有权有钱才能获得器官”的潜规则。
这套系统要求医院OPO在获取器官后,将器官的相关信息输入电脑。随后系统会根据一定原则进行分配。
该系统已投入运行2年,但它并没发挥人们所预想的作用。
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提供的捐献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五月,全国完成器官捐献总数2250。
而深圳OPO会议上的一份报告显示,只有约三分之一的捐献进入自动分配系统。
由于国家没有出台强制性规章,要求器官均由该系统分配,所以很多器官信息没有被输入系统。
据江苏省人民医院器官移植中心的一名医生介绍,器官捐献试点至今,全省实施的器官捐献,基本不是由计算机自动分配,而由省卫生厅来协调分配。该医生表示,除此之外,卫生厅没有投入更多关注,江苏的器官捐献工作已经面临艰难瓶颈。
八一医院肝病中心肝移植医生陆雷回忆,去年江苏省卫生厅协调了七八例器官捐献,十几个肾脏,基本都调配给了省人民医院。
陆雷认为,没有绝对的合适的分配原则,省人民医院的等待病人确实最多,“所以这样分配不尽合理,但我们还是默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