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儿庄区运河街道办事处
2013-05-27 16:56:28 来源:枣庄网整理
-
台儿庄区运河街道办事处地处枣庄市东南部,地处苏鲁交界处,位于台儿庄区驻地。东、东北与邳庄镇毗邻,西、西北与马兰屯镇接壤,南隔小新河与江苏省邳州市相望,是台儿庄区委、区政府驻地,全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总面积12.5平方公里,辖13个社区,总人口5.7万。京杭大运河穿境东流,境内流长4公里。水陆交通便利,枣庄——徐州、潍坊——徐州公路在此交汇,韩庄运河横贯东西,台儿庄港设码头20余个,轮驳船常年通航,历来是台儿庄区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和南北槽运的中转枢纽。据《峄县志》记载,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扬州道于台儿庄设巡检司,领韩庄至邳州运河段130公里之河务,兼理地方治安。是年,台儿庄设闸官署。崇祯十二年 (1639年) ,扬州道在台儿庄东南运河北岸立河防碑一座,载有:“南至清河县(时属淮安府)起,北至台儿庄止,此三百余里之内。”碑文中始出现“台儿庄”之称。
运河街道是1938年春台儿庄大战发生地。2004年,台儿庄大战旧址清真古寺、台儿庄火车站、新关帝庙(又称山西会馆)、台儿庄大战纪念馆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运河街道办事处自办中学1所,小学6所,武术学校1所。区属实验小学1所,枣庄二中,枣庄三十九中驻本镇,有区镇医院3处,影剧院1处,区属文化宫、图书馆、体育场、工人文化宫、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各1处。
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坐落在古运河南岸,占地3.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原中国书协主席启功题写了“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匾额。纪念馆前矗立着大战纪念碑,碑上镌刻着原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题名、程思远先生撰文、中国书协副秘书长权希军书写的碑文。
1938年春,日军坂垣师团自胶济线南下,直逼临沂,矶谷师团沿台枣支线挺进,欲速取台儿庄以图徐州,贯通津浦路。坐镇徐州的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以孙连仲部防守台儿庄,以汤恩伯部在峄北拊敌之背,在以台儿庄为重心的广大鲁南地区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惨烈战役。这场战役,历经月余,歼敌万余,扬中华民族之雄威。对此,毛泽东、周恩来都作过高度评价。
展览馆共有3个展室,陈列着台儿庄大战时中日双方资料、文物千余件。书画馆珍藏着参战将士和亲属以及著名书画家、政界人士的书画作品近千件。影视馆主要播放当年外国战地记者拍摄的珍贵记录片和参战将士访谈录及《血战台儿庄》影片。全景画馆是我国唯一一家以抗战为题材的大型全景画馆。它是18边形的筒式建筑,高28米,直径43米,建筑面积3100平方米。《血战台儿庄》全景画馆包括绘画、地面塑型、灯光、音响和解说5个部分,再现了中国军队在台儿庄以阵地战迎击日军,浴血奋战,直到取得胜利的过程,并选择北大门激战、清真寺争夺战、西北门争夺战等典型战斗场景为表现重点。整个画面高16.5米,周长124米,画面首尾相连成全周形,巨幅画面与逼真的地面塑型有机结合,配有特殊的灯光、立体音响,战斗气息极为浓烈,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李宗仁史料馆占地6000平方米,主体为哥特式建筑,楼体3层,一楼西门悬挂程思远先生题写的“李宗仁史料馆”匾额。李宗仁史料馆由1个展览门厅、4个展室和1个影视厅组成。门厅中央端坐着李宗仁将军铜像。4个展室珍藏展示着李宗仁先生各个历史时期的照片230余幅、文史资料1100余份和遗物66件。
台儿庄清真寺,俗称北大寺,与隔运河相望的南寺对称,始建于清朝乾隆七年(1742年),是省、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朝乾隆年间,阿訇李中和修建清真寺,位于大北门内的郁记花园,占地38亩。1938年台儿庄大战期间,清真寺遭受毁灭性破坏。如今经过多次重修,台儿庄清真寺成为人们游览观光、凭吊战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窗口,每年接待中外游客数千人。
新关帝庙坐落在顺河社区居委会大南门里路西,占地30亩,原有楼殿禅舍百余间,建筑面积近6000平方米。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由来台的山西商人集资兴建,故又名山西会馆。台儿庄大战期间,被炮火所毁。现仅存关公殿3间,几经维修,较好地保持了原貌。
古运河码头位于城区古运河月河东段。明清时期,随着漕运兴盛,沿河一些店铺、商号在运河北岸依街修筑了一些石阶铺成的码头,以便从水上装卸货物,时俗称“水门”。从台儿庄西门至小南门一段,共有这样的水门10余处,平时装卸货物较多的有郁家码头、王公桥码头和骆家码头。这里至今保留了胡家大院等不少运河古道上的明清民居明清时代的古建筑,是山东省内唯一保存完好的运河古代民居,已被列入全省重点旅游开发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