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亭名人--黄庆享
2013-04-27 15:09:17 来源:枣庄网整理
黄庆享的山水艺术的空谷足音续接了唐宋元法脉,集传统山水之大成,确实达到了一种笔墨会际之长的境界,在本质上,黄庆享仍然不是一个为语言而语言的画家,他是一位人文主人的画家,他胸怀着中华大地,无山不美,无水不秀,文以致治,宜先图画的民族情操去画中华山川的幽邃浑黑之美韵华章的。
黄庆享的绘画语言不同于一般山水画家之处,在于他擅长布虚成理。可谓是无实不显虚,用虚亦为实,实实虚虚,虚虚实实,阴阳黑白开合动静有无,所谓相辅相成。他许多作品都表现出空灵的神韵。空灵是虚与实、无与有、静穆与流动的统一。灵实以空虚为前提,空和灵协调交融,超出形似,达于神似,直至似而又不似的妙境。云雾使画面虚实相间,生机流动,产生无穷变化,有空灵旷远、玄妙神奇的意境。仿佛置身于古老道学的玄秘奥妙之中。
中国画必以哲理、诗意、书骨、神气为基,才有好画。中国画是画家生命态度与文化积累之反映。质言之,有什么样的人生和文化,就有什么样的绘画。或有人以为此言涉虚玄阔大,实则不然,画上所显露之生命情调与文化气息往往是最直接、最本质的。无不透露着古典诗词,学画者不可不学古典诗词,论画者不可不见古今名画。”在中国文学中,自然之一即以阴阳为两,于是以阴阳化生动静虚实刚柔之用。揆诸中国历代画论之著,无不以此为基础。黄庆享把写意、诗情和画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他力图用水墨创造出抒发心灵的写意作品。中国古代的山水诗很发达,唐诗宋词中有许多山水风光的美妙意境。黄庆享以其厚重的艺术素养,为作品命以诗词般的标题,便于欣赏者理解作品的诗意。画如同诗词一般简洁清晰,线条流畅,纯净神奇,空灵俊秀。
黄庆享山水以近看线墨淋漓狼籍,仿佛不成物象,然一定距离赏之,则山峦林木俨然,层峦茂树,气象万千,真若遥睹佳山胜水,又兼云烟变幻,泉瀑飞悬,满纸生动,概乎言之,其用虚留白之功不可没也。
黄庆享山水在本世纪诸多山水名家之首,一在于笔墨浑厚深黑“干裂”秋风,润含春雨,一在于经营位置安排布势之黑白虚实开合通透,令人有不可端倪之概。用其留白,山林之黑倍增深厚幽谧(mi)之趣,因其布虚,有笔墨处益显笔精墨妙之美。
总而言之,中国画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粹,一百年来随着西方文化的介入,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打击和冲撞,这个“历史上最活跃的时代”,中国画面临着被同化、消解的严峻考验。一直以来,人们对中国画的革新与发展做了不同方向的尝试和努力,“折中的”、“全盘的”、“整合的”、“融合的”,以及各种彩墨、水墨实验的,你方唱罢我登场,热闹非凡,纷纷以自己的革新观念,紧跟时代的巨变争取刷新世人的视觉观念。历经世纪风云,历史到了今天,我们已清楚地看到: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部挖掘,在传统自身求得革新与发展,坚持“传统出新”才是中国画发展的最佳出路。黄庆享以传统的自信心和开放的姿态坚持走“传统出新”之路。我们应该自己站起来,发扬我们民学的精神,向世界伸开臂膀,准备着和任何来着握手!这就是黄庆享的伟大胸襟和气魄。
“弃知、去己”为传承——浅谈老庄文化与中国山水画之渊源
黄庆享
悠悠古国,千秋岁月,在历史的风云变迁中,中国从刀耕火种、结绳记事的漫漫长夜中一路走来,孕育了泱泱华夏文明数千年灿烂文化,诸子百家,经典史籍皆足以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耀眼的明珠。再读《庄子》一书,为之感慨,庄子哲学思想博大玄妙,思想超脱,崇尚道德,因应自然,不守以绳墨,有如长江大河,波涛汹涌,又如崇山峻岭、烟云弥漫,追求精神自由和天人合一,真正达到自由王国之境界。老庄的哲理对于中国山水画传统的延续发展、创新与启迪产生积极的意义,对我山水画的创作受益匪浅,使之“顿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