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网 > 魅力枣庄 > 枣庄指南 > 正文

陶庄名考

2013-04-08 16:41:51   来源:薛城区政府   
       “陶庄”名称来源于“陶山”,“陶山”之阳有陶朱公庙,陶朱公就是范蠡。在春秋时代为越国大夫,曾同文种辅佐越王勾践共谋灭了吴国。
      据《中国历史辞典》载:“范蠡,字少伯。楚国宛(河南南阳)三户(河南淅川西南)人。在楚不得志,和文种相与入吴,又入越,事越王勾践。勾践败于夫差,被困于会稽之上,用其计,卑辞厚礼向吴求和。后协助勾践灭吴,称上将军,及返,与其私属乘舟赴海以行,变姓名,称鸱夷子皮,耕于海畔。齐人闻其贤,以为相,他以久处尊名不祥,乃归相印,间行入陶,称陶朱公。治产积居,与时争利,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故言富者皆称陶朱公。”
      越灭吴后,在一次庆功宴会上越王表扬范蠡、文种的功劳和才智。范蠡从越王勾践的言辞中觉察到与勾践只能共患难,不能共享荣华,如久居越必有后患,于是就私劝文种一同奔赴他乡。文种未遂随,结果被勾践赐死。范蠡带全家偷偷乘舟出海以行,后几经周折来到陶庄(当时不称陶庄)这一带,隐居在梁山后的陶城(又称桃城,当地人称土城)。那时这一带山林茂密,土地肥沃,物产丰富,风景优美,范蠡的祖籍亦属小邾国,古时有叶落归根,人老回故里的习俗,又因范蠡属陶唐氏范姓,家乡又是小邾国(邾─朱同),所以称他为陶朱公。有史料说他是河南南阳人,也可能他在河南南阳生活过一段时间。《滕县志•祠祀志》载:“陶朱公庙在陶山后,薛河上,齐乘云本桃山,陶山讹,按刘向列仙传,范蠡徐人为陶朱公,后弃之兰陵卖药,此陶山汉属东海郡在兰陵境,故有范蠡湖钓鱼台,而庙即其居也。自唐以前有之,宝历二年重修。”
      现在的陶庄镇周边古时分别属东海郡、昌虑郡或薛郡,薛地或薛城也称过徐州。按刘向列仙传,范蠡是徐人也就现在鲁南这一带的人,具体说那个村庄是他的故里,我们只知道他居住过陶地(土城),以后又到定陶。
      为什么范蠡称陶朱公还有一说:尧帝是陶唐氏,尧初居在定陶西北一带,到了春秋时代是宋国的贸易中心,亦称为“天之中心”。范蠡善经商,为了施展他的智慧才华所以去了定陶(陶地到了秦代设郡县制时才有了“定陶县”名)。无论怎样说,范蠡曾在这一带经商务农,植林栽桑,跋山涉水,步履遍山野,对这一方人做了很多有益的事。对发展生产,物资流通,促进文明,提高人民的生活,有很大贡献。所以这一带人民把他留下足迹的山称为陶山,他居过的地方称陶城,人民在陶山之阳建了范蠡祠(庙)供后人缅怀瞻仰。该山下居住了人家形成居落,村名为陶庄,后在陶庄东又形成了村庄称之为小陶庄,原来的陶庄即称为大陶庄。清代在小陶庄建了煤井(产煤的矿井),俗称小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煤炭事业有了大的发展,人口也逐步增多,形成了今天的陶庄重镇。因此说陶庄这一地名与范蠡(做生意的商人所供奉的财神),是有一定历史渊源的。

上一篇:官桥--南北大官道上的桥
下一篇:枣庄市各中学校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