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网 > 魅力枣庄 > 枣庄指南 > 正文

润增祥传奇

2012-12-11 16:41:42   来源:枣庄网整理   

    生克鉴
     
      80多年前,一台“胜家” 牌(SINGER)缝纫机从大洋彼岸的美国漂洋过海,来到山东省枣庄一个普普通通的成衣店——“润增祥”。80多年后,“胜家缝纫机承载着生家兄弟对“润增祥”创始人生裕润最深情的回忆,同时也是对枣庄成衣业老字号 、对老枣庄成衣业深情的回顾。
      “胜家” 缝纫机,世界上第一代缝纫机。自1853年在法国巴黎世博会上拿到第一个奖项以后,多届世博会上都有它参展的身影。
      “润增祥”的创始人生裕润,取裕润之“润”为首,其后面冠之以“增祥”,寄托着利润逐年递增、吉祥如意、兴旺发达的美好愿望。生裕润,1888年出生,山东省邹县西南大故贤村人,祖籍滕县;与滕县“生氏膏药”之生氏同宗同族(相互称谓不详)。生裕润十岁时开始学习制衣技术,1900年随他的父亲生学恕(字次忠)举家从邹县迁至滕县桑村辛庄(裕润岳父家)开设裁剪店铺,以“做工精到、样式新颖、价格公道”著称,地方豪绅、士子纷纷主动请生裕润加工成衣。1919年生裕润长子生克铸出生。
      1921年,生裕润迁店到枣庄东门里老洋街(今中心街办事处门前东西路),一间约20平方米的平房成立“润增祥”成衣局(今中心街办事处斜对过偏西处),上用木板搭建二层简易楼居住。当时已有手摇缝纫机,还有缝衣补衣铺性质的手工缝制。初到枣庄时,“润增祥”的生意并不好,为维持生计,所以也兼营茶叶,以作补贴。通过茶叶生意,生裕润结识了杭州茶商,杭州茶商看到“润增祥”没有匾牌,只是在成衣局内墙上,有大红纸写就的“润增祥”三字,便为生裕润的诚实勤奋所感动,于是,特地在杭州为他制作了约2米长、0.5米宽、0.05米厚,黑底上刻有“润增祥”三个金色大字的匾牌。匾牌1946年之前还存有。
      此时,枣庄中兴公司已经开办了二十多年,北大井、陶庄分矿也相继建成,成为当时仅次于抚顺、开滦的中国第三大煤矿,所以靠近中兴公司的“润增祥”成衣局生意也是格外兴隆。为提高生产效率扩大生产,后通过三家有店铺的商家朋友担保,购买了枣庄第一台进口的美国产“胜家”(SINGER)脚踏式缝纫机。胜家缝纫机,被誉为继农用锄具发明之后的又一伟大发明,并被称为“世界上最著名的机械”。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新娘出嫁,办嫁妆时有以“胜家”为荣的观念。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胜家几乎成为缝纫机的代名词,它也是较早进入中国的西方工业产品之一。在中国,最早的时候缝纫机被叫做“铁车”、“洋机”“针车”等。枣庄第一台缝纫机,对枣庄成衣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七十多年前陪送一台“胜家”牌缝纫机,其价值相当于现在一辆小轿车。从此我们可以想象出“润增祥”的胜家缝纫机大概值多少钱了。在八十多年前的枣庄,可不是一笔小钱。从中也可以看出“润增祥”掌门人的精明、魄力与胆识。
      这样一来,“润增祥”名声大振,客人络绎不绝,不但吸引了诸如滕县、临沂、苍山、徐州等地人们前来加工衣服,就连峄县四大家族之首齐村的“崔翰林”崔氏家族也慕名前来定做成衣,男做长袍大褂,女做小褂旗袍,而且是全家老少,常年不断。其他的如宋、黄、梁等家族亦是如此。
      1938年日本鬼子侵占枣庄后,对“润增祥”也是闻名许久,便多次派人来让“润增祥”为日军家眷加工成衣,但都被生家一一婉拒,不缝一丝一缕,足见其高贵的民族气节,真可谓“时穷节乃见”。为此生家生活曾经一度难以为继。1945年,日本鬼子无条件投降后,汉奸王继美率队进驻枣庄,摇身一变为国民党将领,说降日是奉蒋介石密令“曲线救国”,拒绝向八路军缴械投降。1946年11月临沂解放后,王洪九、杨桂岭等汉奸及部分日军从临沂逃到枣庄投奔王继美。(解放枣庄后杨贵岭被镇压,王洪九不知去向。)王继美威逼枣庄商会,为其制作军衣,商会会长周灿章有异议即遭杀害。生家兄弟也拒绝为王继美部队制作军衣。王继美横征暴敛使枣庄众多商人倾家荡产,市场萧条,民心惶惶。当时有一首歌谣这样唱到:
    十三个月,一年多,
    王继美作恶不用说,
    单等着执行委员到,
    铲除继美是多么安乐!
      此时,生克铸、生克鉴兄弟胸怀报国大志毅然决然地关掉“润增祥”,带着“胜家”缝纫机连同枣庄十余家成衣局的成员,在冯大娃(武工队员,其父冯作山在枣庄鱼市街[今太平街社区居委会门前]制衣)的带领下,随着大部队,来到苍山县王楼,在一间大厂房里,一边是生产手榴弹的兵工厂,一边是生产军装军服厂。后又转移到沂蒙山区的临沂东十八湖区,和日照山区的八路军被服厂。他们把满腔的爱国热情化作工作的动力,不分昼夜的为八路军赶做军服。1948年,部队因为战事的安排,撤离沂蒙山区,为了避开国民党部队的搜查,生家兄弟满含热泪,把心爱的胜家缝纫机秘藏水到井里,说什么都不能留给国民党。
      1948年底生家兄弟回到枣庄,成衣局没有什么生意。1949年春天,生家兄弟又随着解放军的大部队,先后到徐州、蚌埠等地,在皖北被服厂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继续制作军服,为解放战争贡献一己之力。也正因如此,他们兄弟二人从此与枣庄的家人失去联系。
      老三生克锐1949年参军,1950年回乡,先后任马宅子乡文书、马宅子乡长,也是滕县专署行政干校第二期的学员,参加了峄县第一届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直到1951年,克锐在徐州才找到二哥克鉴,那时克鉴已经成家;接着又在桑村找到大哥克铸,克铸在蚌埠与克鉴失散后回到滕县桑村,后在白彦县公安局的帮助下,在山亭街上找到一间房子,开了个裁缝铺。1952年,克铸、克鉴先后回到枣庄,克铸在中兴公司大门南(今枣庄剧院对面)开“革新成衣铺 ;克鉴在“润增祥”原址继续老本行。
      五十年代,鸭绿江岸烽烟再起,生家兄弟又积极为参加抗美援朝而负伤回国的战士和荣军,加班加点地缝制军服。1955年8月1日,“润增祥”的生家兄弟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服从大局,连同枣庄制衣另外两大家(段、梁),制鞋两大家(扈、张)和制帽的马家,共同加入合作社,组建了枣庄市历史上第一家专业生产被服鞋帽的“枣庄被服鞋帽厂”,并成为厂里的技术骨干。1958年,他们白天或拉风箱大炼钢铁,或抬大筐深翻土地,晚上则全身心地去做衣服。
      八届八中全会后,被服鞋帽厂属峄县手工业管理局,他们又继续给田屯、朱子埠、陶庄、枣庄等煤矿设计、制作工作服。1966年开始,在一边给煤矿做工作服,一边设计服装并把产品进入商场。曾经为市立医院做护士装,为枣庄、徐州的百货大楼设计制作中山装。作为“润增祥”的传承人生克铸、生克鉴兄弟二人,还先后到济南、徐州、天津、北京、上海等地学习进修,大量地吸收了外来的先进制衣技术和新颖款式,成为枣庄制衣业老字号不老的传奇。
      后生家兄弟进入枣庄市服装一厂(今枣庄矿务局医院对面)工作,克铸夫妇同在一个单位,1981年退休。克鉴任技术员,后调入枣庄市服装研究所,1989年退休。
      据清书法家华世奎题名的《滕县生氏族谱》记载:生裕润叔兄弟三个,裕铎、裕润、裕起。裕润父亲学恕,字次忠,弟兄仨,其中一为学敬字钦典配刘氏、子三,其一裕铎身穿皮袄裹着克铸来到枣庄;裕铎配李氏生二子克人克至。生氏兄弟五人依次为克铸、克鉴、克锐、克锦、克铎;克锐、克锦、克铎弟兄仨人不从事制衣业。克铸老人育有二子一女,克鉴老人育有三子一女;克锐老人育有四子一女,克锦育有一子三女,克铎老人育有三女。现在,老大克铸已于1996年去世;五弟克铎于2006年去世。老二克鉴(85岁)、老三克锐(84岁)、老四克锦(73岁)均健在,都正在享受着天伦之乐。

上一篇:鲁班堤
下一篇:枣庄山乡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