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网 > 魅力枣庄 > 枣庄景点 > 正文

官桥镇的古桥

2013-05-16 17:50:40   来源:官桥镇政府   
      官桥,顾名思义,就是官府拨款建在大官道上的桥,此桥位于滕州市官桥镇驻地官桥村南首的魏河之上,魏河前身原为薛河,上至山亭诸水汇流而来,至此中游波澜壮阔,此去西南不远�绕薛国故城为护城河,然后流向西南注入微山湖。
      据碑石记载,官桥始建于隋代,后经历代重修,至滕知县罗斐主持扩石拱桥九券,一如长虹卧波,堪称一方胜景,官桥连接着“九省通衢”的大官道,想当年承载着“轮蹄络绎,丞困于迎送,夫疲于督责,马毙于奔走“的繁忙交通。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如今的官桥,是1928年重建的五券石拱桥,北面的古驿歇马亭,南面的漫漫古路沟已没了踪影,只有那潺潺西流的薛水,仍在默默地诉说着历史,传承着文化。
      1、桥头的孟尝君养士处碑
      当你从北端跨上官桥,在西侧桥畔赫然矗立着一块巨碑,上书“孟尝君养士处”六个大字,济南已故著名书法家朱学达所题,一九九六年初夏立。辗转碑后细读碑文,方知此碑出处。原来,官桥桥头原有古碑一通,清咸丰三年立,滕知县邹崇孟书。据《滕县志》载,邹为广西临桂人,进士出身,以儒术治滕,政绩卓然,历道光、咸丰、同治凡五十年而死于任。据传,咸丰初年,清王爷南巡路过滕县,邹知县陪其游览了薛国故城,讲述了孟尝君封薛期间,礼贤下士、养士三千、焚约市义、取信于民的故事,清王爷感叹之余,提出应在此设立一个标志。邹知县深晓大义,送走清王爷后,遂令石匠镌碑一通,并亲题了“孟尝君养士处”碑文,立在了官桥桥畔。百余年来,过往行人无不驻足观瞻,以领略先贤遗风。可惜在“文革”后期,此碑被破坏。1996年以有识之士倡议,官桥村村民捐资重修此碑,复立桥头。
      2、官桥与“老鲤哥”
      官桥老桥,不仅造型优美,气势壮观,而且雕刻精湛,每个桥基上都刻有鲤鱼图案,且七上八下相排列。形象生动,如群鱼戏水,体现了鱼儿离不开水、鱼水相依、生生不息的和谐鱼乐景象。过去,如果你出门在外,有人问你家在哪里,你说家住官桥,那人就会问你,官桥“老鲤哥”怎么样了。如果你回答“七上八下”,就证明你是官桥人,是同乡;如果你答不上来,就证明你不是官桥人,不了解官桥那一带的风土民情。
      公孙桥
      邑人巩仲久先生曾撰写一联赠于家乡,上书“公孙桥成蓬莱近,东阁门开贤士来”。公孙桥在什么地方呢?让我们穿越历史的时空,溯流二千年前,寻找家乡名人公孙弘的真实故事。
      原来,官桥村东北有一座山,叫做丰山,丰山东首有一条河,叫做玉水河,玉水河东北不远有一座名山,名曰蓬莱山,蓬莱山风景秀丽,庙宇森严,一年四季,游人如织,善男信女,多往朝拜。然而苦于玉水相隔,特别是每逢夏季,河水暴涨,过往行人多有不便。这件事传到朝廷,被时任汉武帝左相的公孙弘知道了。
      公孙弘是官桥人,原在薛郡任过小吏,以一介布衣,挤身上层,官至丞相,他广开言路,广纳善谏,颇有建树,且为政清廉,多有善举,口碑较好,这次他得知故里需要建造玉水桥的事,便从自己的俸金中取出银两,为家乡建造了一座石桥,为一方百姓造福,老百姓感基恩德,就把这座桥称做“公孙桥”,时至今日,人们把“公孙桥”叫成了“公桥”,桥虽经历代修建,但走在桥上,仍然追慕古人,感念先贤。
      公孙桥是一座宝桥,相传这里曾落过凤凰。俗话说,凤凰不落无宝之地,凤凰自然降落此桥,此桥就肯定能给附近的老百姓带来福祉,带来好运。
      很多年以前,官桥街南头有一棵古槐,百姓称为神树,树上有许多的老鸹窝,据一个南方的商人考察,若有九十九窝老鸹,就有一窝是凤凰,于是他无心经商,每天到树下去数那些老鸹窝,这天一早,一只五彩斑斓的大鸟从树中飞出,直奔东北方向飞去,南蛮子穷追不舍,结果一翅飞到公孙桥落下,又一翅飞到了落凤山。所以有一段时间,老百姓又称公孙桥为落凤桥。桥头多年来都有人在努力地寻宝,其实宝就在地下,在1958年,离此不远,一座煤矿诞生了,地下滚滚乌金涌了上来,带福了一方群众,叫响了公孙弘故里。

上一篇:界河鲁班堤
下一篇:滕州千山盛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