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网 > 魅力枣庄 > 枣庄景点 > 正文

枣庄新城风光

2012-09-11 18:06:24   来源:薛城区政府   
      传奇恢宏袁家寨
      袁家寨遗址位于兴城袁寨山,袁寨山包括九座山头,即洞山、袁寨山、大山、龙山、脑山、雨白山、猫洞山、小虹山、朱泉山,故称九顶袁寨山,又称九顶铁塔山,形象地描绘了袁寨山巍然耸立于天地间的磅礴气势。
      据《峄县志•山川考》记载:“山上有寨,清咸丰同治年间,由山下村民袁金歧、褚慎助所创修。全寨围包六个山头,周长20余里,只有峪北出口宽平,可通车马。寨墙用青石砌垒,比城墙更为险要,多次被贼人围攻而没有失守。初,寨内穿凿井数丈不得水,当被贼人围攻急时井内甘泉涌出,全寨人畜饮用而不枯。贼退以后井就干涸了,真象神助一样。寨内遗存有寨民用过的石臼、石碾、寨门、寨墙等。”
      袁家寨寨墙顺山而建,墙体宽约2米,骑马可以从容走过,高约3米,全部用石头建成,极不易攀爬。袁家寨共有东、南、西、北四个门,大门都是采用巨石建成的拱形门,在北门的门拱上刻有“龙山民寨”四个大字。据史料记载,寨墙上有烽火台十几个,与万里长城同一格局。“龙山民寨”四个字据说是光绪帝的弟弟所题。这里还有一个小典故——“芥末焖菜”。说这位王爷路经石沟营村,袁寨主招待这位客人的第一道菜是“芥末焖菜”(当地的一种咸菜)。王爷吃了一口,感觉异常难吃,遂起身而去。王爷前脚走,袁寨主就命手下人将这碗咸菜包好快马送到下一站夹埠村另一个寨主家中,并交待这是给王爷上的第一道菜。结果王爷到后,发现上的第一道菜还是“芥末焖菜”,大为不解。寨主告诉王爷说“这菜能够祛风散寒”。王爷听后很受感动,遂题字相送。题有这几个字的石头,现存于石农村村民顾科明老人家中。虽然这块石头上的题字,现已无从考证其作者,但仍作为见证袁家寨的历史遗物。
      寨墙上有多个垛口,一个垛口放一盏灯,灯燃烧的是食用油。寨内各种生活设施一应俱全,村民过着与山下一样的生活。袁家寨内有一眼井名曰“龙眼泉”,是村民在两块巨头夹缝间淘出的泉。泉水旺盛,终年不涸,水车昼夜不停,取之不尽,四周的百姓在缺水的时候就通过车拉人抬的方式从这眼泉里运水吃。据村里的老人回忆说,在解放前,袁寨山包括寨堂、寨墙及基本的生活设施如制作土炮火药的石碾、石磨、石臼等均完好无损,后来都被毁坏掉了。寨堂的大小视各家经济实力的强弱而定。有钱人家往往建的房子很大。袁寨主的寨堂是三合院的,就是有左、中、右三间大房。堂中用有精美透雕的板木做山墙(就是镂空雕)。寨内约有二三十亩可以耕作的土地。目前袁寨山上还留有寨墙及寨堂等遗址,单从残留的长如盘龙的寨墙,就不难想象袁家寨巍然耸立在袁寨山上是何等的恢宏。
      关于袁家寨的历史,据《南石志》记载,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村人袁金岐为使民众躲避战乱兵燹遂率当地民众建立了龙山民寨,俗称袁家寨。寨主袁金岐(袁家是当地的大姓家族,袁金岐在当地声望颇高),副寨主田际龙(南石沟村人)、褚慎柱(陶庄镇史湖村人),居住时间长达13年之久。1865年即清同治四年四月,新捻军赖文光、刘双印与清军布政司丁文成部及僧格林沁部在临城与西仓桥间展开激战,战场波及此地。袁金岐为使当地的百姓能够过上安定的日子,就用了13顷地雇佣劳工修建了龙山民寨,期间曾有103村数万村民入寨避难,并组织民团武装拒捻。在这十三年间,村民也不是全年都在寨上生活,当战争稍微平息或者太平军及捻军撤退之时下山来种地,晚上回寨睡觉,地里收获的粮食等运送到山上去。
      关于袁家寨的历史渊源,细考其寨墙及烽火台基石,建筑历史当在一、两千年以上,袁金岐是在旧址的基础上进行了重修。查《后汉书》和《三国志》,东汉明帝年间,汝阳人袁安,曾任阴平长,其后世子孙袁绍曾在此据守,其地盘北至青州、幽州和山西并州,至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在河南官渡被曹操所败。袁家寨的最早建成是否与袁绍有关还有待于进一步考证。在民间还流传着根据袁家寨而编排的剧本。第一出是“袁寨主斩褚副寨主”,第二出是“箭穿侯家林”。
      袁寨山内有龙山水库,建于1964年,东西南三面环山,北面为大坝。即将开展除险加固,治理后,将成为集防洪、休闲、度假、观光等于一体的度假胜地。
      袁寨山东部叠层地貌较为典型,叠层岩石分布面积达37万多平方米。1996年6月,市政府为保护此处的特殊地质地貌,在此处设立了叠层石群地质地貌景观保护区。

上一篇:龟山寨寻古
下一篇:临山古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