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网 > 魅力枣庄 > 枣庄景点 > 正文

齐鲁会盟之地--枣庄夹谷山

2012-07-14 09:06:39   来源:枣庄日报   


      在孔子的一生中,“齐鲁夹谷会盟”是其政治、外交能量充分释放的一次重要经历。鲁定公十年,齐国国君齐景公与鲁国国君鲁定公到夹谷山会盟。身为鲁国大司寇的孔子,在政治、军事、外交上与齐国进行了全面的较量,他运用自己的智慧与勇气使齐国使者与君王颜面扫地,最终得以凯旋,使齐国归还了以前侵占鲁国的田地。目前,国内关于齐鲁“夹谷会盟”之故地的说法版本不一,关于齐鲁“夹谷会盟”故地之争主要集中在江苏赣榆、山东淄川和莱芜、枣庄等县市。日前在我市召开的“首届齐鲁夹谷会盟研讨会”上,不少专家认定枣庄市市中区齐村镇境内的夹谷山就是“齐鲁会盟”之地。

     
      夹谷山概况
      夹谷山位于市中区西北四公里处的齐村镇胡埠村,此山峭岸挺拔,蔚然峻秀,卓然傲立绝不和其他山相连,当地人称之为孤山、谷山、崮山、天台山、天目山,因山顶有近似圆形的崮顶,又被俗称磨盘山。此山南北西东走向,从南看像一只巨大的元宝,从东向西看像一座青郁森严的山城。夹谷山海拔396米,崮顶占地300多亩,山势险峻,绿水环绕,古木参天,巨石林立。附近还有银井泉、温水泉等,山水交融,风景独秀,环境幽静。清光绪版《峄县志•山川》对此山有详细记载:“又西三十八里曰夹谷山,亦名天台山,又曰天目山,俗呼为谷山,语省也。山广长五六里,高数千仞,四周石壁削立,嶙峋险绝。其顶方长一里许,若一大石垒砌而成者。东南一峰,巍然高插云表,若人端冕拱立。西峰稍低,如肩领。然其岩下,石纹缕缕下垂,则其前后冠绥也。顶上石罅皆出云,蓬蓬然大如车轮,弛骤山腹,往往致雨。晴则片片归山,乱投壁隙,搴棉搓絮,随风旋转。旱时居人以此候雨焉。牛鼻洞在西岩,尤蔡洞在东岩(明末尤蔡二姓居之,故名)。洞多狐狸,多山鸽、鹰、鸦。有兽焉,巨如牛,褐色,虎首狸纹,钩爪修尾,不常见,或以为山之神也。其阴多柿、栗、枣、梨,梨尤佳。其阳多榴,味甘,久藏不腐,贾数千里,居人世擅其利。山前有孟壤城遗址,上有寨……邑孙孝廉承薪为碑其事,勒之山上云……”由此可见此山在古时即被人们所重视。


     
      郭明泉:确定夹谷山为会盟之地是有充分理由的
      早2003年,中央党史研究室特聘研究员、枣庄近代史专家郭明泉在到夹谷山考察捻军刘双印遗迹时,无意中发现1864年(清同治三年)峄县知县孙承薪写的《游山记》,返回后写了一篇有关夹谷山的文章,当时提出了关于枣庄夹谷山是齐鲁会盟之地的观点。
      “首届齐鲁夹谷会盟研讨会”召开的当天,与会专家数十人专程爬上了夹谷山,探古访幽,寻碑问碣,对夹谷山优美的风景给予了高度评价。特别是著名孔学专家、曲阜师范大学骆承烈教授,一直对郭明泉的观点给予认可。此次来枣,通过对夹谷山进行实地考察,并根据《峄县志》的记载,再次认定夹谷山就是“齐鲁会盟”之地。


     
      骆承烈教授和郭明泉教授在当日的研讨会上说明了夹谷山是齐鲁会盟之地的四点理由:
      一、新中国成立前历代纂修的多个版本的《峄县志》对此有明文记载,夹谷山上有清同治三年(1864年)峄县知县孙承薪撰写的碑文,明确记述这里是“孔子相鲁公会齐侯之地”。至今孙承薪所撰写的那通石碑仍完好的保存在该山上。 
      二、经考古论证,公元前500年,在枣庄市境内存在着小邾国,其国都在齐村夹谷山西北十余里(现山亭区东江村附近),当时小邾国位于齐鲁两国之间,愿意为两国会盟提供场所。《史记》及《左传》中记载夹谷会盟时莱荑人演奏乐舞,当时齐国灭掉莱荑之后,小邾国作为安置俘虏的唯一国家,因此夹谷山只能在枣庄境内,目前,当地还有许多带有“莱”字的地名。 
      三、春秋会盟多选两国交界之地,西邻薛国是齐国孟尝君的封地,周边滕国、鄫国、小邾国均为鲁国的附庸国,当时齐强鲁弱,对鲁怀有觊觎之心,为保鲁君安全和发挥地缘优势,孔子必然要选择一个于鲁相对安全的地方与齐结盟,夹谷山当是首选。
      四、2500年前的夹谷山,当时碧水萦绕,东、西、北三面环山,森林密布,野生动物繁多。从山巅南望,辽阔原野尽收眼底,大有登泰山瞻鲁台观鲁之感。这里是鲁国贵族的狩猎游玩之场,也是孔子父子经常活动的地区之一。孔子时期,鲁国已经走了下坡路,昭公流亡在外,客死他国,国内季氏擅权,家臣闹事。刚从齐国返回的孔子,审时度势,要想振兴鲁国,必须与强齐修好,而风景幽胜的夹谷山是与齐会盟的理想所在。 
      著名孔学专家、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夏乃儒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枣庄境内的夹谷山的考古、发掘和论证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这对于齐鲁“夹谷会盟”故地系枣庄之说法有了一定的例证,但今后还需要专家做进一步的考究和论证。与会专家称,此次研讨会既是一次高规格、高水平的学术成果研讨盛会,又是一次传承、发掘夹谷会盟文化的集智汇策会,是市中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件盛事,对于进一步挖掘历史文化内涵,促进孔孟儒家思想交流,推动文化旅游产业跨越发展,具有重要而积极的推动作用。
      夹谷山的明天更美好
      在研讨会上,市中区政府区长于良告诉记者,为挖掘千年会盟文化,打造文化旅游圣地,市中区以挖掘夹谷会盟文化为突破口,积极做好谷山生态园项目建设。该项目总投资1.2亿元,山顶占地320亩,山下占地3000多亩,项目东靠郭村水库和中联生态园,西连谷山水库。规划设计了会盟文化区、健身区、养殖种植区、画家书法家艺术区、旅游观光宗教信仰区、餐饮区等六大产业园区。园区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理念,以会盟文化为核心,以现代休闲文化为表象,融汇古今开发建设,将成为市中区一个崭新的文化旅游亮点。下一步还将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好夹谷山齐鲁会盟台、孔子圣迹园等配套设施,将会盟文化的开发与享誉世界的中国“和”文化有机融合,建设中国第一家“和”文化展览馆,努力打造“齐鲁会盟之地,中国和谐之都”的历史文化品牌。并以推广现代休闲文化为切入点,突出“品千年会盟文化,享现代休闲情趣”主题,综合利用开发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完善“吃住行游购娱”六大旅游要素,着力将夹谷山打造成“灵山圣地、泉水花乡、度假天堂”,为我市增加又一处游览胜地。
      附录清朝同治三年(1864年)峄县即用知县孙承薪撰写的《游山记》碑文:
      环峄皆山也,而夹谷之名特著,县志以为(孔子)相鲁君会齐侯(于此也),所谓地以人传者(焉)。历代以来,土人避兵者多有遗迹,盖其险峻足恃也。咸丰八年,皖匪始至。九年四月又复大至,荼毒之惨,诚不忍言。于是附近绅民约修此山(慎先刘)君倡议出资,又共推伏庵董先生为公正,凿池于山北石壁下,虽大旱不涸。厥后南匪屡次北窜,赖以全活者数千百家,虽曰天数使然,要亦山灵之呵护也。况乎本地(土棍)乘间四(起),合邑围寨(下缺2字)余处,遇贼害者十之四五,而此山无恙;被贼制者十之三四,而此山无恙;(下缺6字)被贼(下缺一字)者十之二三,而此山又复无恙。而且龟黄云谷积料(下缺2字)等处无非棍匪出没(缺7或8字)仇敌之区,而依夹谷以为固者,卒于无恙;嗟乎!是谁之力与?曰:众心齐(下缺5字)经营筹划,公正有焉。公正曰:不然,运也、命也,皆虚渺而无凭者也,列屏藩、峻壁垒、悬崖千仞为吾侪之保障者,微山灵其谁与归?咸丰十一年冬,明道宪按临,指此山为中流砥柱,信不诬也。是为记。道光癸卯科举人即用知县孙承薪志,大清同治三年十月中浣。


    专家学者在山顶考察清代峄县即用知县孙承薪撰写的《游山记》
     

上一篇:枣庄夹谷山
下一篇:红色圣地:九顶梅花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