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2020年将实现全面可兑换
小中大2013-07-09 15:44:02 来源:联合早报 点击:
-
人民币国际化该加速还是控速,专家及市场人士看法不一,但保守预测人民币到2020年时将实现全面可兑换(full convertibility)。
在昨日慧眼中国环球论坛2013年会一场讨论人民币国际化课题的座谈会上,来自中国、美国和新加坡的官员、专家和市场人士对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有不同看法。
目前借调中国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的上海金融办公室主任方星海博士保守预测,人民币到2020年时将实现全面可兑换。
所谓人民币全面可兑换,是包括人民币资本项目的可兑换,但并不一定是人民币汇率100%完全自由波动。
方星海博士指出,虽然中国面对的风险比较小,但即便实现人民币全面可兑换,相信中国会保留一些控制,国际货币基金也认为有保留一些控制的需要。
座谈会的讨论者还包括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院资深研究员尼古拉斯·拉迪教授(Nicholas Lardy)、渣打银行(中国)行长、首席执行总裁兼董事会常委副主席林清德、以及华侨银行行政总裁钱乃骥。讲座由英国《金融时报》(FT)副主编、FT中文网总编辑张力奋主持。
林清德表示,中国有很清楚的人民币国际化路线图,只是没明确公布进程时间表。以金融从业员的角度来看,他认为从2009年底推展至今三年半以来,人民币国际化进展可谓非常迅速。人民币国际化有三个阶段:一是作为贸易结算货币;二是作为进行在岸和离岸投资所使用的货币;三是作为储备货币。
人民币加速国际化势头已确立
人民币作为贸易结算货币目前已进入主流。至于第二阶段,目前还有更多发展空间,林清德表示感受到中国当局积极鼓励使用人民币进行投资。而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已经获得中国的好些主要贸易伙伴采用。总之,人民币加速国际化的势头已经确立。
尼古拉斯·拉迪教授则指出,学界担忧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过快的风险,他认为,在人民币实现国际化之前,中国的金融市场需要做好准备,重要的是通过相应的国内改革,为人民币进一步国际化提供所需的环境,包括更自由的汇率制度。
方星海博士表示,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确实是落后于市场需求,加速发展的风险存在,但还可以应付,进程也可以按情况调整,有些风险也是无法预见的,只能在出现时加以应对。
他说,中国人民币国际化采取的路线有别于许多国家,是先让人民币成为贸易结算货币,之后才使人民币全面可兑换。不过,两者会相互推动、加强,各地的人民币越多,更会推动人民币最终实现全面可兑换。
钱乃骥表示,中国小心谨慎的让人民币国际化,因为货币国际化具有很高风险。而中国能够渐进的让人民币国际化,因为它是非常吸引人的投资地点,与各国有庞大的贸易往来,同时又有雄厚实力进行海外投资。若换作是小国,恐怕市场不愿耐心等待。
尼古拉斯·拉迪教授也表示,国际货币基金在提倡全面可兑换时,也比五年前更加谨慎,便是考虑到所涉及的风险,并相信有必要保留一些对短期资金流动的控制。
他也认为,对于中国的情况,人民币全面可兑换的好处或许被过分吹嘘了。而且,当局有必要保留一些控制,以便应付紧急情况。
“紧急情况”让人想到大量国际资金外流、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等,但方星海博士不认为中国会发生什么金融方面的问题,影响人民币国际化进展。
虽然中国面对的风险比较小,但即便实现人民币全面可兑换,相信中国会保留一些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