钮文新:应对物价上涨 须尽快放松银根

2012-02-10 12:33:57   来源:枣庄网整理   点击:

      许多学者看到今天的物价数据,或说是春节因素,或说是翘尾因素,总之基本认为是“暂时性特殊原因”导致的物价上涨。如此失准的评判着实令人心寒,如果决策者轻信这样的判断,而看不到问题的复杂性,找不到“对症下药的解题之策”,那问题将在恶性循环中持续,给中国经济带来大麻烦。

      PPI连续跳水,几乎处于失速状态,但CPI不降反升,处于回翘状态,这是历史上罕见的事情。这意味着什么?我的回答是:食品价格膨胀,非食品价格收缩。这必然会引发这样一系列现象:城市生活成本进一步提高,农民不再原意进城务工;廉价劳动力短缺,使得工业生产成本进一步上涨,工业生产萎缩;日用工业品供应不足,就算PPI萎靡不振,CPI依然全面上涨;CPI上涨使得货币供应偏紧,进一步加剧工业压力,供给不足进一步加剧,进一步刺激CPI上行。如此恶性循环。

      我们做出上述判断都有数据依据:
    第一, 
      城市生活成本进一步提高,农民不再原意进城务工。我们看到,除食品价格大涨10.5%以外,水、电、燃料价格上涨0.9%,房租价格上涨2.6%,这使得整体居住价格同比上涨1.9%;服装价格上涨3.4%,鞋类价格上涨2.8%,使得衣着价格同比上涨3.3%;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价格同比上涨2.6%;城市间交通费价格上涨3.3%,市区公共交通费价格上涨1.7%;通信工具价格下降14.0%。去看数据吧,但凡与城市生活相关的商品价格无一不涨,而与之相对的是,春节过后,农民返程数量减少,“用工荒”从东部沿海扩展至中部地区。
    第二, 
      廉价劳动力短缺,使得工业生产成本进一步上涨,工业生产萎缩。一个富士康就把整个河南的普通员工工资拉高50%以上。使得“招工难”遍布河南各企业。如果因为找不到足够的员工,或勉强高薪聘用员工,其结果都将导致CPI上涨。前者是生产萎缩导致供应不足,后者是成本提高必须传导至下游。现在看,PPI的快速下跌已经证明中国工业生产的低迷态势,而CPI的回翘更说明今天中国的物价问题,绝不是货币问题。
    第三, 
      日用工业品供应不足,就算PPI萎靡不振,CPI依然全面上涨。中国的产能过剩确实存在,但中国的产能极其分散,抗风险能力低下也是一个基本事实。如果生产成本不断提高,而迫使企业减少或停止生产,也是非常容易的事情。温州就是典型案例。试想,如果中国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向市场提供的服装、鞋、袜等日用品数量大幅减低,那这个市场供求关系是不是发生巨大改变?从现在PPI和CPI的走势看,工业生产越低迷,PPI越弱,供给不足反而会推高CPI。
    第四, 
      CPI上涨使得货币供应偏紧,进一步加剧工业压力,供给不足进一步加剧,进一步刺激CPI上行。今天还有学者看到CPI上涨4.5%之后,大谈货币政策不能松,而完全不顾物价数据中已经显现的重大变化。我认为,中国CPI的上涨已经更多地体现了供给不足的后果,这是“错误地采用紧缩货币政策应当成本推动型物价上涨的直接后果”。

      针对“第四”我需要专门论述几句。上一轮物价上涨,很多人认为是4万亿投资惹的祸,我一直不以为然。我认为,鉴于中国货币政策并不独立这是客观事实,它必然受到美国货币政策的影响。当美国大量投放货币之时,我们不仅不能紧缩,而且必须随之投放。

      为什么?因为,美国大量投放货币的结果必然大幅推高原材料价格,近而从成本端推高所有商品价格。这时,中国紧缩货币意味着用紧缩货币政策对抗成本推动型通胀。其结果是一条恶性循环链:第一步,紧缩货币只能压制需求,不仅解决不了供给端(企业)的成本问题,反而从财务端进一步推高企业成本;第二步,消费与投资需求(内需)减少,加之商品生产竞争激烈,封杀企业(供给端)向下游传导价格的能力,CPI会降低,但那是暂时性的;第三步,原材料、劳动力、借贷等一系列企业生产购进成本的不断上涨,但产成品出厂价格却不能同步上涨,结果是不断压缩企业利润,直至削减或停止生产;第四步,供给大幅萎缩,企业定价能力提高,CPI强劲上行。

      我必须再次提醒:现在中国的物价上涨,很可能已经转化为“供给不足型”,至少已经露出苗头。应对这样的物价上涨,必须尽快放松银根。否则,等到企业彻底不生产,甚至破产倒闭之后,货币供应量将出现主动性下降,也就是企业不生产、不要贷款,那将使中国经济陷入“滞胀”,而且货币无论是收、是放都无济于事,这就是“流动性陷阱”。

      如果用紧缩货币应对“供给不足型”物价上涨,其实际是:用不断地减低需求去适应供给。其结果是:中国经济陷入需求预期越坏,供给下降就越快;供给的快速下降,必然不断推高CPI。当然,消费品价格的不断上涨,是不是会刺激生产?会。但需要相当长时间的过程,而且是极其痛苦的过程。因为,企业在无法把握成本、看不清市场未来、尤其在世界经济风云变幻的前提下,企业家根本不敢轻易决策。

上一篇:茅于轼:非法集资这个罪名彻底不成立
下一篇:央行:1月份新增贷款和存款大幅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