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锦亮相非博会 传承4700年一天仅能织5-6厘米
2013-10-28 15:48:29 来源:大众网枣庄
-
25日,2013年中国·台儿庄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开幕,由运河流域文化、手艺山东特色和海峡两岸交流形成的三大展区吸引了众多参观者,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魅力。
来自枣庄本地的非遗项目,滕州王楼木板年画的传承人王振军准备好物料后,拿起棕榈刷对着底板刷上一层层的黑色油墨。王振军告诉记者,他手中的年画底板是明朝时间的,现在依旧在使用,印制出的作品,线条流畅饱满,色彩艳丽多姿,彰显了喜庆气氛。最著名的就是寓意深刻的《福禄寿》、《五子登科》等系列。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由台儿庄举办的非博会,因为现在使用这种古老技艺的人越来越少,希望通过参加这种非博会,让人们重视起对于这些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王振军说。
在江苏展区,前来参观的人潮团团围住一座高耸的木制织机,走进了解才得知,眼前这个高4米,长5.6米,由1924个部件组成的木制织机叫云锦织机。云锦,因其图案美若天上的云霞而得名。其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是中国4700多年丝绸织造史中,唯一不可被机器取代,凭人的记忆编织的传统手工织造技艺。
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周双喜告诉记者,云锦织造通过“挑花结本”、“通经断纬”“挖花盘织”等极为复杂的技艺,由熟练操作的拽花工与织手上下相互配合,大花楼木织机不停织造,一天也仅能完成5-6厘米,可谓“寸锦寸金”。云锦图案通常花形硕大,富贵逼人,色彩浓艳大胆,其运用夹金织银,以及织入缤纷的孔雀羽绒搓成的丝线的技术,使得云锦图案熠熠生辉,绮丽多姿。2009年9月,南京云锦织造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非博会上,北京的兔儿爷、豆塑、宫廷堆绣,潍坊的风筝,西藏的唐卡,定州缂丝,鲁绣、泥塑,木雕,江西紫砂壶等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吸引参观者驻足,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也让参观者大开眼界。
“一听说非博会今天在台儿庄开幕,专程从徐州赶过来的。参观了一半,就被这紫砂壶迷住了,我本身就很喜欢饮茶,也慢慢喜欢上造型独具特色的茶壶,今天在现场看到很多非常好的紫砂壶,可是一饱眼福。”从徐州赶来逛展的程先生说,这次逛了非博会后,对中国传统的民间工艺有了更多的认识,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越来越关注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