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骑行川藏大学生:向未知的远方致敬
2013-09-01 09:12:46 来源:大众网枣庄
六字箴言:“不推车 大搭车”
记者:每年的暑假骑车和徒步去西藏,似乎已经成为很时髦的朝拜,这其中有很多伪徒步和伪骑行者,他们会在路上招收,让车辆捎带他们。我看到这张照片非常有意思,上边的不推车、不搭车,这是你写的吗?
张浩波:对,是我写的。
记者:这是对你自己的一种激励和约束吗?
张浩波:对于我来说我写这六个字只是一种激励,毫无约束,因为当时写这六个字是在翻折多山之前,那个时候就已经看到好多骑友选择了搭车,这很让我无法理解,因为这才刚开始骑行了没多长时间,应该也就是四五天的样子。
记者:折多山是你们经历的第一座海拔高达四千米以上的山。
张浩波:对,折多山顾名思义就是折很多,弯弯曲曲的,所以很多骑友看到它就已经有点打退堂鼓了,他们选择了搭车。我当时也算是奋笔疾书,写上了这六个字,“不推车 大搭车”,这一路我是做到了。回来我也看到一组数据,今年骑行川藏的真正骑行者可能不足20%。
记者:这是一个概率很低的数字。
张浩波:对。
记者:你作为20%当中的其中一员,你的心里是什么感受?
张浩波:对于我来说不推车、不搭车这是对自己的一种激励,并不是要做给别人看或者怎么样,自己既然选择了上路,便只能一步一步骑行下去。有一句话说的好,因为在路上,便只能风雨兼程。
记者:浩波,给我们介绍一下这张照片。
张浩波:这是刚开始骑行第一天拍的照片,这个照片是在四川的一个卧龙镇,当时在这个地方休息,应该是比较陶醉的,因为卧龙镇的酒厂是非常多的,还有各种食用油的作坊,闻着酒香,再闻着油香,这种感觉飘飘然了,是陶醉在这里的。因为这是出来的第一天,看到这个路况是非常好的,草地也是非常绿的,还有红色的路沿石,对于我们来说,这简直就在文明的世界里面。
记者:这时候还是充满着对未知旅途的憧憬,不知道前方的路如何。
张浩波:对,其实出来第一天的心情是比较复杂的,应该说激动占大多数,少部分还是稍微有点忐忑,因为向未知的远方致敬,毕竟远方是未知的,你不知道前方会发生什么。
记者:这张照片呢,我看到咱的小伙伴们已经在公路上很休息,大家很累吗?
张浩波:这个应该不是说累吧,是稍微有点高原缺氧的感觉。
记者:高原反应了。
张浩波:略有一点吧。这个照片背景可以介绍一下,这是马上到东达山顶了,海拔已经有四千七四千八了,那个地方氧气浓度是非常稀薄的,稍微骑一段距离就会感觉非常的困难,稍微有点疲惫,所以我们就在路上休息。有人说这种休息可能不太安全,其实可以说一下,因为那个地方虽然太阳比较烈,但是气温还是比较低的,大家可以看一下,都穿着毛衣或者冲锋衣。
记者:随着海拔越来越高,气温也是越来越低,衣服也是慢慢的增加。
张浩波:是这样。公路上因为接受半天的日晒,感觉也非常暖和,所以我们干脆就在这里休息了。
记者:在骑行途中,队友之间的互相帮助也是显得尤为重要,这些伙伴就是你最亲密的占有,浩波,在这28天的骑行旅途当中,你的这些小伙伴们有没有发生过什么意外?
张浩波:所说的意外就是意料以外的事情,真正的意外我们应该还没有发生。
记者:这也是一件非常庆幸的事情。
张浩波:这个地方是比较和谐的,唯一有一个让我们感到比较棘手的是,有一位队友发生高原反应,这也是我们在意料当中的,在出发没几天,过折多山到新都桥的那一段路,有一个伙伴发生了高原反应,我们就让他在那里休整了一天,他休整了,我们在玩,我们也很惬意,他也很舒服,高原反应重在休息和调整,对于其他的身体机能没有什么影响。
记者:你们是在住的地方休息,还是送到医院调养?
张浩波:因为队友他的高原反应是稍微有点轻的。
记者:不是很严重。
张浩波:对,所以只让他在住的地方睡了一天,基本上就好的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