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市大力推进“四德工程”建设纪实
2012-12-01 08:49:19 来源:中国滕州网
-
滕州,自古就有“礼仪之邦”“善国之地”“兼爱之城”的美誉。近年来,滕州市把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作为提升城市文明形象和市民道德素质的重要举措,创新实践,精心筹划,在全社会形成了共同推进“四德工程”、合力打造“文明滕州”的良好风尚,先后获得“全国文化先进市”、“全国文明礼仪教育示范市”、“山东省文明城市”等荣誉称号。2010年,滕州市加强“四德工程”建设的经验,在全省“四德工程”建设工作会议上作了典型推广。
导向引领为核心,宣传教育为先导,形成思想共识,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滕州市牢固树立“抓思想道德建设就是抓发展、抓发展必须抓思想道德建设”的理念,把“四德工程”建设作为提高全民素质、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来抓,列入市委、市政府重要议事日程,专门成立了“四德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定期研究部署和落实“四德工程”建设工作。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四德工程”建设《意见》,在全社会形成了人人参与和支持“四德工程”建设的良好局面。
为营造良好的宣传教育氛围,滕州市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设立“实施四德工程,建设文明滕州”专题、专栏,深入宣传“四德工程”建设的重大意义、工作动态、典型经验,以此激发广大群众关注参与活动的热情。在城区制作悬挂“四讲四做”宣传标语,利用集中宣传、各类文明创建、各种节会活动等时机向群众发放《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市民文明手册》等宣传资料,柳琴剧团精心编排公民道德建设剧目等,确保了“四德工程”建设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系列活动为纽带,“四德”建设为主题,拉长工作链条,注重道德教育实践效果
滕州市突出“实施四德工程、建设文明滕州”主题,开展系列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其中,滕州市开设的“道德大讲堂”,推行“上一堂大课、唱一首歌曲,讲一个故事(看一部短片),诵一段经典,作一个承诺”活动,在全市营造了“做文明有礼的滕州人”的浓厚氛围。张汪镇大宗村,围绕“孝”字做文章,在全村形成了敬老是传统,养老是责任,助老是美德的良好社会风尚,并被评为“中国十大孝村”。
滕州市还在每年3月开展全市公民道德养成集中教育活动,组织市民和城区中小学校举行“讲文明、树新风”集体承诺签名,并开办了“善国讲坛”、“鲁班学堂”,着力打造传承文化、传播文化的新课堂。同时,组建了龙泉小学文明礼仪示范表演队,示范行走、坐姿、基本问候礼和小交警操,将“四德工程”教育渗透到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中。同时,利用专题讲座、演讲比赛、诗文诵读、文艺作品展示等方式,在全市中小学校开展了经典诵读活动。每年“学雷锋日”、“五四青年节”,滕州市积极组织机关干部和学校、企事业单位的团员青年开展便民敬老、清除城市白色垃圾等志愿服务活动。目前,全市常年活跃于城乡的志愿者人数已达3万多人。
三项建设为依托,评先树优为抓手,强化载体功能,引领社会文明风尚
滕州市坚持把社会公德具体化、实践化、生活化,各镇街、村居把“四德工程”纳入乡村文明行动“文明幸福村”创建内容,要求各镇街、村居广泛开展“四讲四做”、道德评议和好媳妇好婆婆、好孝星、好邻里、好妯娌、文明家庭评选等活动,利用300多个文明幸福村的影响力,带动和推进广大农村的“四德工程”建设。在已建成或在建的文明幸福村中开展了道德评议活动,利用道德力量化解民间纠纷,有力提高了农民文明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形成了良好的思想道德风尚。滕州市还依据实际、因势利导,试点建设了农村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农村孩子通过参与曲艺表演、剪纸艺术、民乐演奏、手工编织、科技制作等特色活动,拓宽了视野,提升了综合素质。
“培树道德典型、弘扬社会正气、倡导文明新风、引领社会风尚”。滕州市以可亲可敬可信可学为标准,深入挖掘和宣传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立得住、叫得响、推得开的先进典型,以“道德模范”、“善国爱星”、“文明市民标兵”、“感动滕州十佳人物”、“践行新时期滕州精神十佳人物”、“十佳服务明星”等榜样的力量,激励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学习模范、崇尚道德、争当先进,促进了良好社会道德风尚的形成,有力推动了“四德工程”建设。
上一篇:枣庄市拓展履职平台 创新履职方式
下一篇:滕州市新增2家“国家火炬计划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