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网 > 新闻资讯 > 枣庄新闻 > 正文

寻找平凡的幸福:小扫帚也能扎出大幸福

2012-11-02 16:18:56   来源:大众网枣庄   
    如果你看到一个残疾人,你会投去什么样的目光?如果你看到一个农村人不仅自己致富,还使八位靠家人或低保过活的残疾人能自食其力,你会投去什么样的目光?
    这两个疑问都汇集在一个人身上。11月1日上午,记者在枣庄市峄城区峨山镇王庄村见到了这个人——张永红,他朴实的说,我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残疾人。就是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残疾人,白手起家,用勤劳和智慧把扎扫帚做成了企业,又用爱心收留了八位各种不同程度的残疾人,帮助他们自力更生。

    “我是个残疾人,可是我想过普通人的生活。”

    普通对于多数人来说不是个好词,但是对于残疾人,做个普通人却是一辈子无法企及的愿望。
    45年前,张永红刚刚出生。父母务农,这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直到39年前,他都只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娃,吃饱穿暖和小伙伴们一起玩就是幸福的。可是随之而来的一场灾难,却几乎改变了他的一生。6岁的他,患上了小儿麻痹症。贫困的家庭无法拿出更多的钱来为他医治,甚至因为有4个孩子,他也得不到父母更多的照顾。小儿麻痹后遗症是一种严重的致残疾病。幸运的是,他的病情并不严重,只是走路有些瘸。
    6岁的孩子,还不知道在他身上发生了什么,只是他不能再和小伙伴们一起玩了。随着年龄渐渐增长,他明白了自己不再是一个普通人。27年前,他已经18岁了,因为身体和各种原因,初中毕业的他离开了校园。他干过砖厂看过机子,身体上的残疾让他无法干重活,两年的时间更让他认识到他是一个残疾人,不是一个普通人。
    “当时我就告诉自己,我虽然是个残疾人,但是,我一定要过上普通人的生活。”张永红对记者说。

    小小扫帚 扎来了媳妇 扎来了事业

    打击没让他消沉,反而让他思考,怎么样像个正常人一样活着。靠种地养活4个孩子,生活经常捉襟见肘,张永红父母就扎扫帚卖补贴家用。扎扫帚不需要多大力气,也没什么技术含量,他决定学习扎扫帚,把这门手艺作为以后谋生的手段。
    “20那年春天,我自己从枣庄土产公司进来扫帚苗子,算是正式开始扎扫帚了。”在经过选苗,分苗,打叶,打枝,编织等工序后,张永红的第一把扫帚就诞生了。虽然工艺简单,但是他的手经常被扎破刮伤。
    一天扎五六十把扫帚,还要跟着集跑,就这样他越扎越熟练,越扎越好。就在他生意已经做熟练的时候,又一个考验又来了:枣庄土产公司破产了。
    原材料没有了,刚刚起色的生意不能就这样放弃。他就拖着没有力气的左腿,跑到浙江购买原材料。这一跑却让他跑出个媳妇。
    “在农村,要是没点技术本领,像我这样带残疾的是要打一辈子光棍的。”让张永红想不到的是,扎扫帚不仅让他能自食其力,还扎来了媳妇。在去浙江进原材料的时候,他与现在的妻子刘华燕认识。
    刘华燕是贵州人,当时在浙江打工。在遇到张永红后,她很快被这位身残志坚、头脑灵活又实在的山东小伙感动,一门心思的要嫁给他。
    刘华燕是个健全人,还比张永红小十岁。1997年,他们结婚的时候,住的是草房,家里只有分家时得到的锅碗瓢盆,唯一值钱的就是一台收音机。刘华燕嫁给他,没享什么福就开始和他学习扎扫帚,两个人边教边学,一天才扎七八十把,拉市场上卖,一直小打小闹的。赚了钱不敢收拾家,再投入到扎扫帚的小事业中,一直到儿子三岁,他们都还住着草房。
    十年前,他的厂子初具规模,发展到六七个人,但除去工人的工资、场地、税钱等,他一年也就赚个万把两万,比普通人的工资高点。“一个人再能干也挣不到多少钱,有几个工人帮着好多了。”张永红把草房翻成了瓦房,就在他以为日子就这样过了的时候,他的人生又迎来另一个转机。
    七年前,残联知道他的情况,并给予了他最大的帮助。给他申请免了税,村里又提供场地划厂房,为他协调贷款的相关事宜,并为他贴息。通过政府和残联的帮助,他的厂子才算做了起来。

    带给更多人幸福才是大幸福

    “以前不好想,媳妇都不好找。”提起现在的生活,张永红一直在笑,这是他以前想也不敢想的。
    现在他的厂子投资几十万,有十五个工人,厂房面积达到了七百平方,以前的小厂房早用作了仓库。以前用火车皮运来原材料,运费很高。现在早换成了斯泰尔,运原材料成了拉回头货,还可以捎一车扫帚过去卖。
    “我家的扫帚最远能运到大连,一年能销七十万把还供不应求。”张永红说现在的生意很好做,过年的时候也只能放几天假,除了老扫帚苗子用了了新扫帚苗子没下来的阴历六七月才能休息休息,而他只出去跑跑原材料销销货就行了。
    “以前一把扫帚能赚一毛钱,现在能赚一块多了,工人的工资比我那时候干也翻了不知道多少倍。”现在厂子一年盈利十几二十万,资金不愁了,家里也没什么负担。“我现在出去做生意,家里都交给媳妇,什么都不用担心。”
    “厂子现在发展的很好,家里也行,我很幸福。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医疗也进步了。要是搁现在,我的病都不会留下后遗症。”他撸起左腿的裤管,他的左腿明显比右腿细很多,左脚也比右脚小很多。残疾是他一生的痛,但是他现在已经不那么迫切希望活得像个普通人了,帮助更多残疾人像普通人一样活着成了他的大幸福。
    身为残疾人,奋斗到今天,他经历了更多坎坷,自身的经历,让他对残疾人有一份特殊的感情。现在他厂里的十五名工人中有八名残疾人。这些人里面,有的腿脚不便,有的驼背,有的结巴……有的和常人一样有正常的劳动力,也有的不太方便勉强能干活。这些残疾人无疑影响了张永红的生意,但是残疾人也不好找工作,他不要“谁要”?
    这些残疾人都来自附近的村子,因为残疾没有工作,一直靠低保或家人过活。跟着他最长时间的,就是大官庄的“田罗锅”,从他开始招人就来了,已经十几年了。他驼背,只能坐着工作,劳动力算是残疾人中最好的。但是以前他什么也不干,就靠媳妇干建筑队养他,常年吃低保。现在他能自食其力了,也能和媳妇一起养家了,房子都盖起来了。
    “我自己干也不易,他们和咱不也一样吗?”张永红说自己对他们好,他们也一样,这不只是工人关系,更有一种亲情在里面。
    他从来不拖欠工人的工资,一个月能给发一千五六百,每年还有两次福利,谁家有什么事了都可以找他支工资。他说,帮助他们很幸福,看着他们都能吃上饭,不再依赖社会就是最大的幸福。
    他指着厂房前面说,要在这里盖上办公室,厂房再加盖一层。下一步计划把厂子发展成规模,再扩大生产,帮助更多残疾人。

上一篇:两盗贼专偷储藏室 多地作案终在滕州落网
下一篇:枣庄市上调建国前老工人津贴、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