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网 > 新闻资讯 > 枣庄新闻 > 正文

重点项目建设助推枣庄市县域经济发展

2012-10-30 15:49:35   来源:枣庄日报   
      10月17日,记者在薛城区新华街、火车站棚改项目工地看到,一大片已拆迁完的土地上,塔吊林立、机器轰鸣,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不远处,已建好的高楼拔地而起,旁边配套建设的一所小学也已封顶。
      据薛城区城市建设综合开发公司生产科负责人单建龙介绍:“新华街、火车站棚改项目总投资73亿元,是枣庄市4个省重点项目之一。规划中我们把棚改与城市建设相结合,在总建筑面积168万平方米中,回迁安置建筑面积96万平方米,城市综合体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同时配套建设小学1所、幼儿园1所、其他配套设施9.3万平方米。项目建成后,可极大地改善新华街区域群众居住环境,同时,提升薛城区城市形象和竞争力,推进薛城区县域经济发展。”
      新华街棚改项目只是我市借重点项目之力,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2012年,市发改委按照“一个战略,三大战役”和导向性、示范性的要求,确定了100个年投资计划过亿元确保年内开工的市重点建设项目,这100个项目总投资1026.6亿元,年度投资计划293.4亿元。截至9月底,已完成投资229亿元,完成年计划的78.1%。100个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开工率为100%,超额完成时间进度的项目75个。
      托力棚改,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走进市中区香港街棚改区锦泰华府小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棚改前后新旧对比的大幅展板。来到58岁的回迁户扈洪英家中,记者看到房间宽敞明亮,电气暖设施齐全。扈大姐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原来住的两间平房阴暗潮湿、冬冷夏热,现在住着130多平方米的房子,还有一个车库,与过去相比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这都是托党的福。”
      棚改在改善百姓居住条件的同时,也使城市面貌焕然一新。自2009年以来,全市累计投资520亿元,在棚户区、旧城区新建楼房1600万平方米,高层建筑从110幢增加到1200幢。在棚户区改造中,各区(市)都贯穿了变“旧房”为“新房”,变“城市建设”为“城市经济”,变“造城”为“造市”的理念,不仅让30万居民搬入新居、改善了城市面貌,还通过改造利用腾出的空间,兴建了专业市场群、特色商业街区,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增加了群众收入,扩大了消费需求。依靠棚户区改造,我市新增商业面积190万平方米,创造就业岗位10万个。
      市发改委重点项目办渠开华科长告诉记者:“100个重点项目中,基础设施及民生项目16个,总投资294.7亿元,占28.7%。总投资10亿元以上的项目30个,其中30亿元以上的项目7个,属于城市建设的项目有两个:投资60亿元的新城双子座城市综合体、投资73亿元的新华街及火车站城市综合体及回迁工程,这些大项目对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打造区域竞争力功不可没。”
      发力古城,文化旅游激活春水
      打造了5年的台儿庄古城正发挥着“井喷”的效应。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台儿庄古城熙熙攘攘、游人如织,8天,共接待游客70.5万人,同比增长170%,古城内酒店爆满。截至9月底,台儿庄古城已累计接待游客300多万人。在古城的带动下,1至8月份,台儿庄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5亿元,同比增长79%;三产实现税收9775万元,同比增长41.4%,拉动了台儿庄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目前,台儿庄古城已累计完成投资37.8亿元。三年多来,台儿庄古城、滕州微山湖红荷湿地、峄城冠世榴园、山亭抱犊崮森林公园、薛城民国影视城等景区游客络绎不绝,全市游客量年均增长26%,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增长29%。
      据了解,在全市100个重点项目中,服务业项目有32个,总投资297.4亿元,占30%。其中,投资50亿元的微山湖湿地旅游综合体项目是今年滕州市重大招商引资项目,也是全市重点文化旅游产业项目。该项目对于完善微山湖湿地旅游要素配套、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打造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龙头、加快滕州区域城镇化建设意义重大。
      文化旅游的火爆,拉动了服务业发展。在坐落于张范街道的枣庄银海医药物流配送中心项目现场,记者看到一个档次高、规模大、功能多、自动化、花园式的现代医药物流配送中心矗立眼前。项目负责人匡立平介绍:“该项目总投资4.55亿元,今年4月18日开工建设,现已进入装修收尾阶段,计划明年3月投入使用。项目建成后,可达到年配送药品30亿元的规模,完全满足全市药品供应需求。5年内,企业销售规模将达到25亿元,年实现纳税3500万元,成为鲁西南规模最大的医药物流企业。
      枣庄市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坚持扩大规模与提升层次并重,文化旅游、现代物流、专业市场和生产性服务业等四大特色服务业发展红红火火。截至9月底,全市共有物流企业378家,注册资金500万元以上的企业31家,物流园区16个。我市培育形成了滕州杏花村干杂海货调味品批发市场、中国(城头)豆制品交易中心、中国(枣庄)二手车交易市场、伦达国际商贸城等一批影响力大、辐射力强的大型专业市场。目前,全市商品交易市场数量达到261个,其中年交易额过亿元的商品交易市场35家。金融、交通运输、信息传输、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加速发展,有效推动了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壮大了县域经济实力。
      借助外力,工业振兴大有作为
      今年5月19日,总投资72.5亿元的联想控股滕州化工基地项目在鲁南高科技化工园区奠基,掀开了我市煤化工产业发展的崭新一页,也为工业的转型振兴注入了生机和活力。该项目计划2014年底前全部建成投产,达产后直接销售收入将超过80亿元,安排就业近千人,对滕州市成为全省县域经济排头兵具有根本性的推动作用。
      大项目,是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为此,我市积极培育煤化工、装备制造、煤电能源3个销售收入过1000亿元的支柱产业,培育新型建材、纺织服装、食品加工3个销售收入过500亿元的支柱产业,培育新能源、新医药、新材料、新信息、节能环保5个销售收入过100亿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工业转型振兴。
      在位于枣庄高新区的鲁南高端装备研发制造工业园,记者看到现代化的煤机制造车间已开工生产,全部是机器焊接钢板,自动化程度很高。项目筹建办主任李慧告诉记者:“项目由枣矿集团投资30亿建设,占地近1000亩,总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园区由六大板块组成:中外合资再生资源装备、煤机装备、化工装备、钢帘线生产线、精密机械装备、省级特检中心,并设置国家级技术研发中心及博士后流动站。我们边生产边建设,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山东最大的机械装备制造基地,预计十二五末园区将成为百亿工业园区。”
      据了解,全市100个重点项目中,工业项目有52个,总投资434.5亿元,占42.3%。截至9月底,全市亿元以上在建项目278个,总投资1874.6亿元,年度投资计划556.1亿元,1—9月份完成投资439.8亿元,完成年计划的79.1%。其中投资10亿元以上在建项目45个,1—9月份完成投资159.3亿元,完成年计划的71.9%。
    各区(市)共安排重点建设项目518个,同比增加43个,总投资2575.4亿元,年度投资计划769.6亿元,1—9月份完成投资616.5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80.1%,同比增长8.3%。
      大项目带动大发展。截至9月底,全市实现地方财政收入90.7亿元,同比增长17.5%;税收收入122.5亿元,同比增长6.6%。
      倾力服务,转型发展硕果累累
      大项目的加快推进,离不开我市实施的重点项目帮包制度。每个项目都明确一名帮包市级领导和一个帮包部门,对项目建设进行全程跟踪服务,确保项目按照时间进度、质量要求顺利推进。
      2003年,枣庄市成立了市重点项目办公室;2004年,市、区(市)及部分乡镇、街道都成立了重点项目办公室,实现了三级管理模式,并建立了重点项目月调度的制度。加强了项目储备,每年重点围绕煤化工、加工制造业、高新技术等产业进行项目储备,充实文化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新兴战略产业项目。目前,共储备以城市转型“三大战役”为主要内容的各类项目700多个,总投资5000多亿元。
      着眼服从、服务于重点项目建设大局,市发改委积极联系、协调、衔接相关部门,在土地征用、规划选址、环评、立项、附着物迁移、设备运输等方面,密切协作,积极配合,有效保证了项目建设的顺利推进。突出抓好金融资金对项目建设的支持,组织“银企会”、“企业联谊会”,引导各种资本投入好项目、大项目。2004年以来,我市已连续多年召开银企合作洽谈会,签约项目500多个,签约资金500余亿元,累计资金到位率在75%以上。
      同时,积极争取上级资金,今年前三季度,共获得中央、省转型支持资金和发改部门会同有关部门争取的项目资金9.98亿元,同比增长37.3%。其中,转型专项资金4.93亿元,各类项目资金5.05亿元。争取的中央资金占全省的13.2%,扣除转型专项资金后,仍占全省的5.6%。争取的项目资金,涵盖农业、工业、服务业、环境资源、社会事业、城市基础设施等众多领域。其中,争取的棚改中央投资占全省的68.5%,争取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领域)中央投资占全省的33.6%,为项目建设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

上一篇:千元毛衣洗一次就掉色 建议零售价不靠谱
下一篇:枣庄商品房销售量连降7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