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下岗”城市的“再创业”
2012-09-07 14:58:16 来源:中国广播网
-
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资源枯竭型城市路在何方?山东枣庄把目光从地下不可再生的资源转向地上可持续的文化产业,为重塑区域经济安装了新引擎。
这几天,山花皮影戏传人陈守科的运河大鼓在山东枣庄台儿庄古城里打得带劲儿!它跟唐卡、马头琴、扬州玉雕等760多个项目一起,在这里举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上集中亮相:
我这个山花皮影请进了古城,每一个月我和老伴都发二千多块钱的工资,使得我这个生活有了保证,游客越多我就唱的越有劲!
可在5年前,枣庄市发展的关键词里还没有“文化”这俩字,全城人想的是怎么做好脚下的煤炭这篇文章。当一个投资100亿元的煤化工项目落地的时候,时任枣庄市长的陈伟却高兴不起来,因为这个项目只能解决1000人的就业岗位,而他面临的是有20万人需要从煤炭行业转岗。
陈伟:为什么?我们枣庄真正能不能发展?就看我们能不能转型!我们是一个资源枯竭型城市,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是我们比较现实的一个选择。
坐落在运河边上的台儿庄古城,当年经济文化繁荣的场景,成为启迪枣庄人重塑文化产业的一把钥匙。一个能持续创造绿色产值的运河古城旅游综合开发项目浮出水面。
不到两年,枣庄市就从一个导游也没有的城市,变成了中国北方旅游的“新地标”,仅今年上半年就吸引了900多万人次来旅游,而且创造了10万个就业岗位。
当地农产品的经纪人廉峰说:农村老百姓原汁原味的土特产经过加工包装整理供不应求,对带领老百姓发家致富都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枣庄市委书记陈伟说,煤炭对经济社会的贡献比重已经缩减到不足30%。台儿庄古城的变化仅仅是枣庄一场城市转型好戏的开始。
陈伟:欠发达地区、资源枯竭型城市不是不能做文化产业,只要抓住自己核心的东西,一定能做出好的产品,把一个资源频临枯竭带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