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百岁老夫妻捐款两万修村路
2012-07-28 08:54:26 来源:鲁南在线-枣庄晚报
-
家住滕州市羊庄镇腰庄村的李景文和李刘氏夫妇今年已是100岁和101岁的高龄了。两位老人如此高龄,身体却很硬朗。近日,老人为村里修路捐出了自己多年的积蓄20000余元,此举感动了村里的老少,大家纷纷慷慨解囊,为村里修路做贡献。
惬意生活
7月24日,天气十分炎热,记者来到腰庄村老人的家中。老人李景文正在洗手,得知记者来采访,满手泡沫的老人忙着到屋里去给记者搬凳子坐。看着老人跑前跑后热情的样子,记者真的无法相信眼前的老人已是百岁高龄。
老人稍有耳聋,但和记者沟通还很顺畅,老人眼睛很好,至今看报读书仍不需戴眼镜。在小院子里老人扇着蒲扇和记者聊了起来。住在一旁的儿子儿媳听说记者到访,赶紧赶了过来。老人见他们来了,吩咐他们给记者又是倒茶又是洗水果的。一百零一岁的李刘氏在屋里招呼着儿子儿媳招待客人,李刘氏身体不如老伴儿,现在走路有些困难,得要人搀扶,所以她一直都坐在一边。
老两口有三个儿子,如今已是四世同堂,老人说:“我们响应国家政策,晚婚晚育,要不得有第五代了。”如今三个儿子都已经退休,轮流照顾着老父母,孙子和孙女都在外地工作,逢年过节便会回来,老两口没有任何收入,但是儿孙们对他们的孝顺随处可见。陈旧的老房子里家用电器很现代,新式的冰箱,大尺寸的电视,都是儿孙们为老人添置的。三个儿子轮流来给老人做饭,老人想吃点啥,他们都调剂着做。今天正巧二儿子在家,他陪老父亲和记者聊天时,媳妇儿就蹲在院子的一角给老人洗衣服。
孩子们不让老人干活,老人却也闲不住,李景文平时喜欢看看书,墙角厚厚的一摞书,最上面的几本是有关养生的,还有几本武侠小说。老人说,随便翻着看,解闷的。老人还喜欢赶集,基本上是集集不落,老人的二儿子说:“老爷子赶集,我们兄弟几个得有一个在后面跟着提东西的。他在前边买,我们在后边大包小包地跟着,都快成一景了。熟悉我们的都给老爷子打招呼,说‘老爷子又来了。’我父亲有时候还和他们说上两句玩笑。”记者问老人赶集都喜欢买什么?老人露出了孩子般灿烂的笑容,扳着手指和记者说:“一般都买鸡蛋和柿饼子,还有软活点的橘子和苹果,这些我都喜欢吃。”
捐钱修路
为了配合“村村通”工程,改善村中道路,今年年初,腰庄村村两委多次召开会议,决定修路。可是,修路的巨额资金哪里来呢?经过讨论,大家决定在村中搞募捐,集资修路。
捐款当日,李景文老人便早早来到了村委会,捐出1000元现金。随后,老人又询问村书记,“修路资金还差多少钱?”当听到修路款还差十几万元时,老人二话没说便转身离去。不一会儿,李景文老人与老伴李刘氏一起,拿着厚厚一沓钱又返回了村委会,将钱交到村书记的手中,并说:“这里是20000块钱,拿去修路吧。”
当记者问老人为何有此举时,老人的话很朴实:“村里的路面坑坑洼洼,铺满了煤炭渣,汽车一过便会扬起一片灰尘;一到下雨天,村民们都得穿着雨靴出门,晴天喝土,雨天踩泥。我走了一辈子这样的路,不能让咱的后代们再走这样的路了。”
“村里的要求是捐一千块钱就可以了,您怎么捐那么多呢?”记者继续追问。“孩子们什么东西都给我们买,我们根本花不着钱,而且镇上的惠民政策非常好,把钱捐出来,为村里修路,方便了大伙,我俩很高兴。”老人说得很实在。
老人的儿子说,这些钱都是孙子们给老人的零花钱,老人平时不舍得花便积攒了下来。得知村里要修路,二老非常高兴,觉得这是为村民谋福利的大好事,便主动捐出20000元。其实这已经不是李景文夫妇俩第一次为村里捐款了。“早在前几年村里修路时,两位老人就曾为村里捐过15000元钱。”老人的儿子说。
两位老人做了一辈子好事,村里的很多人也都得到过他们的帮助。李景文老人以前上过几年私塾,从年轻时就在队里做会计,由于老人公正廉洁,村民们非常信赖他。一直到1975年,老人才退休回家。退休后,老人并没有闲着,凭借一身好厨艺,村里谁家办喜事,老人总是前去义务帮忙。遇到家庭比较困难的,老人还从自己家里拿来面和油,给人家做喜宴。
上一篇:婴幼儿服装八月施行新国标
下一篇:《枣庄市人民政府公报》创刊并开通网络版